
军中粮饷。《新唐书·宦者传下·杨复恭》:“於是 凤翔 李茂贞 、 邠州 王行瑜 ……同劾 守亮 纳叛臣,请出兵讨罪,军饟不仰度支。”《明史·董传策传》:“今诸边军饟岁费百万,强半赂 嵩 。”
“军饟”是“军饷”的异体写法,读音为jūn xiǎng,其含义为军队的粮饷,特指古代用于维持军队开支的物资和钱粮。
详细解析:
字形构成
历史语境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例如明代记载边疆军费时提到:“今诸边军饟岁费百万,强半赂嵩”(《》例句)。此句指当时边疆军饷耗费巨大,但大半被权臣贪污,侧面反映古代军饷管理问题。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已统一写作“军饷”,而“饟”字因生僻逐渐被弃用。若在古籍或历史研究场景中遇到“军饟”,可直接理解为军队后勤物资。
注意:研究历史文献时需留意异体字差异,避免误读。如需进一步探究军饷制度,可参考《明史·食货志》等史料。
《军饟》是一个古汉字词语,其意思是“军中的饭食”或“军中供给的饮食”。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它们分别是“军”和“饟”。
《军饟》的部首是“米”(米字旁),表示与粮食相关。它的笔画分别是:军(7画)和饟(16画)。
《军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雑食第四》这本历史文献中,用以描述军队中的食物供给。在繁体字中,军(軍)的形状保持不变,饟(飡)字的表示稍有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军饟》中,军和饟的构造与现代汉字有些不同。军字在古代是由“车”和“冖”组成,古代的车更像是两个独立的“田”字。“车”表示交通工具,“冖”代表盖子。饟字在古代则是由“食”和“口”组成,食表示食物,而口代表嘴巴。
以下是一些使用《军饟》的例句:
1. 军中的军饟一直是士兵们的重要保障。
2. 军饟的供给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
这是一些与《军饟》相关的词语:
组词:军食、饟食能源、饟粮、军中、士兵
近义词:军粮、军食品
反义词:民饟、平民饮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