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服的意思、容服的详细解释
容服的解释
仪容服饰。《韩非子·五蠹》:“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藉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説,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汉 贾谊 《新书·道术》:“容服有义谓之仪,反仪为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於是 王右军 往 谢 家看新妇,犹有 恢之 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 唐 李公佐 《庐江冯媪传》:“见一女子,年二十餘,容服美丽。”
词语分解
- 容的解释 容 ó 包含,盛(唍 ):容器。容量(刵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专业解析
“容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古代文献用例来理解:
-
字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容:指仪容、容貌、姿态、仪表。
- 服:指服饰、衣服、穿着。
- 合义:因此,“容服”的核心意思是指人的仪容仪表和衣着服饰,即一个人的整体外在形象和装扮。它强调的是外表、打扮、风貌。
-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与语境:
- 指仪表服饰的整体形象:这是最常见的用法。例如:
- 《韩非子·五蠹》:“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这里“盛容服”指儒者讲究仪表服饰,穿着庄重华美。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虽未直接出现“容服”,但“容貌”与之相关,后世常引此说明内在与外在的关系)。在评价人物风貌时,“容服”常被提及。
- 有时侧重指“仪容”或“服饰”:根据具体语境,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仍离不开外表形象。
- 如《后汉书·郭太传》记载林宗(郭太)虽家世贫贱,但“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 这里的“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即是对其“容服”的具体描述。
- 常与内在品德相对:在古代典籍中,“容服”常与内在的德行、才能相对照,强调不能仅凭外表判断人。如《韩非子》的批评,就是将儒者华丽的“容服”与其可能动摇君主意志的“辩说”联系起来,暗示外在的讲究可能掩盖了问题。
“容服”指人的仪容仪表和衣着服饰的总和,即外在的形象、打扮、风貌。它是一个偏书面化、带有一定古典色彩的词汇,多见于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人物的外表特征,并常与内在品质进行对比。
相关文献记载与参考来源:
- 该词释义主要依据古代汉语常用词义及文献用例,核心解释可参考权威汉语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中关于“容”与“服”的条目及相关复合词释义。
- 具体文献用例可查证:
- 《韩非子·五蠹》(中华书局点校本《韩非子集解》等)。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 《后汉书·郭太传》(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网络扩展解释
“容服”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仪容服饰(主要含义)
- 拼音:róng fú
- 基本释义:指人的仪态、容貌和衣着服饰,常见于古籍中。
- 出处与例证:
- 《韩非子·五蠹》:“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藉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説,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提到“容服光整”,唐代李公佐《庐江冯媪传》也以“容服美丽”形容人物。
二、服从、接受(引申义)
- 释义: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包容并服从他人的意见或安排”。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谦逊接受他人观点的态度,如“容服对方的建议”。
- 注意:此含义的权威性存疑,古代文献中未见明确例证,可能是现代引申用法。
“容服”的核心含义是仪容服饰,源自先秦至唐宋文献;而“服从”义项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若需引用古籍或学术场景,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育王百叶竹牓门卖官绑扎鹁鸽捕役布政材轻德薄刺心慈旨带菌者大嚣点辱定光佛杖烦悉风疾櫜弓卧鼓鼓箑盒饭假黄钺交畴节目牌敬贺镜鱼濅淫际幸绝招,绝招儿,绝着拉下水雷蛰廉镇浏慄马前健美元呸呸乾道紫轻徤萋蒨乞巧鳅鰕人儿上纲设班神胄沈渍殊庭所居所司誊録完保巍奕相畴香童贤逸骁将销声避影销缩虾须镯戏剧片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