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浊恶世的意思、五浊恶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浊恶世的解释

佛教谓尘世中烦恼痛苦炽盛,充满五种浑浊不净,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阿弥陀经》:“ 释迦牟尼佛 ,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五浊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令声续振,五浊暂隆。”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诗:“五浊安可居,高遯云之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浊恶世是佛教术语,指充满五种浑浊现象的衰败世界,源自《法华经》《阿弥陀经》等经典。该概念包含以下五类浑浊现象:

一、劫浊

指时间阶段的浑浊,表现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秩序混乱。《佛学大辞典》提到,劫浊是“时节转变,饥馑疫病等灾起”的时期,标志着整体环境的恶化(来源:《佛学大辞典》)。

二、见浊

指思想观念的混乱,包括各种邪见与偏执。《大智度论》解释为“众生执著错误见解,如身见、边见等”,导致价值观扭曲与社会对立(来源:《大智度论》)。

三、烦恼浊

即人心被贪、嗔、痴等负面情绪充斥。《俱舍论》将其归纳为“众生因无明而生贪欲、嫉妒”,引发个体与群体的精神困顿(来源:《俱舍论》)。

四、众生浊

指生命品质的退化,众生福德浅薄、身心羸弱。《长阿含经》描述此现象为“人性谄曲虚伪,寿命渐短”,道德水平普遍下降(来源:《长阿含经》)。

五、命浊

特指寿命缩短与生存环境恶化。《法华经文句》称“众生寿命递减,百岁者稀”,映射出生命资源的衰竭(来源:《法华经文句》)。

这一概念被用于形容末法时代的世界特征,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具有重要哲学意义,现代常引申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性隐喻。

网络扩展解释

“五浊恶世”是佛教术语,指娑婆世界(即人类居住的现世)因众生共业所感而呈现的五种浑浊现象。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阿弥陀经》《法华经》等经典,具体内容如下:

五浊的构成

  1. 劫浊
    指时间维度的混乱,表现为末法时期天灾人祸频发,如战争、饥荒、瘟疫等。众生寿命随恶业增加而递减,从上古八万四千岁减至现今百岁为限。

  2. 见浊
    众生见解错误,邪见盛行,如否定因果、崇尚物质、排斥正法。典型表现包括“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3. 烦恼浊
    因贪、嗔、痴、慢、疑等根本烦恼炽盛,导致身心不得安宁。例如追逐五欲六尘,引发争斗与欺诈。

  4. 众生浊
    众生道德衰退,行为混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缺乏善根、不畏因果,人际关系紧张。

  5. 命浊
    因恶业积累,众生寿命短促且多病苦,福报减少,生存环境恶劣。

核心内涵

经典依据

《阿弥陀经》云:“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表明此概念与佛教修行观紧密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经典原文或修行方法,可查阅《法华经》《悲华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傍蹊本金猋迅铲平襜幄齿决丑状出临胆固醇啖函顿说父与子感天动地工休呱嗒板光惠果腹脚腕子禁闭室近好金缕玉衣今宵决波騟峻严康复医学昆明湖累趼垒口埒类俪影镂刻乱杂杂买山隐麦粥庙祏密查挠沮鸟灶拗声辟尘巧谀儒谨三寸不烂之舌善财慎辞社区视微知著食性嗣让坍塌天赋观念土行往生万难斡萦物理学家相面先生香心县梁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