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竹的意思、铜竹的详细解释
铜竹的解释
犹铜符,铜印。古代地方长官所佩。 唐 裴度 《送刘》诗:“不归丹掖去,铜竹漫云云。” 清 姚鼐 《消苑望郎山有怀朱克斋》诗:“男儿三十分铜竹,多少功名到白头。”
词语分解
- 铜的解释 铜 (銅) ó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
- 竹的解释 竹 ú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
专业解析
"铜竹"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植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符信凭证(古代制度)
指古代朝廷用于征调兵将或传达命令的两种信物:
- 铜制符节:通常铸为虎形,称"铜虎符",用于发兵。
- 竹制符节:称"竹使符",用于派遣使者或行政命令。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朝议以……其义渠安国初开铜竹之符,即此制也。" 此处"铜竹"即代指中央政权授予地方官员的军事与行政权力凭证。此类用法多见于汉代典章制度文献。
二、竹类植物(植物学)
指竹亚科刚竹属下的特定竹种(Bambusa eutuldoides var. basistriata),其特征为:
- 形态特征:竿高可达15米,直径约6厘米,新竿密被白粉,节间具绿色纵条纹,老竿渐转黄绿色。
- 名称由来:因竹竿表面色泽似青铜,且质地坚硬如金属而得名。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记载该变种俗称"铜竹"(Tong Zhu),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为优良的园林观赏竹种。
参考文献来源:
- 古代制度释义: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六》,中华书局点校本。
- 植物学释义: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电子版(www.frps.eflora.cn),"刚竹属"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铜竹”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权威来源进行辨析:
一、本义:古代官员权力的象征
指铜制符印,即古代地方长官佩戴的铜制信物,相当于官职凭证。该释义源自高权威性词典类网页:
- 唐代裴度《送刘》诗云:“不归丹掖去,铜竹漫云云”,暗指官员未归朝廷却已执掌地方权力。
- 清代姚鼐诗句“男儿三十分铜竹”,则借铜竹表达对功名仕途的感慨。
二、比喻义:虚有其表的事物
部分中等权威性网页提到其作为成语的引申义,比喻外表华丽但内在空洞,如“铜制竹子”般缺乏实质。但该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例证,可能属于现代语境下的衍生解释。
建议:学术或古文阅读场景中,应采用第一种释义;若涉及现代比喻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馣馤白梨卑谦补阙长旧穪心满意持公冲云破雾牀簟楚女真倒头饭调玉烛东京湾对光风砚槁衲国疾厚实华幄弧剌江东步兵翦灭简宪角洋矫语借兑羯磨饥羸谨厚寖兴积着鞫断匡矫宽豁苦身焦思蜡本两叶莲腮翎管琳篆露立弥朞窃伏清秋节倾轧寝宿髯鼎升遐氄毨肉桃子升行食馔一口私胎松脂沓潮跳板同年语委填蜗角蚊睫遐迩闻名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