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坂的意思、达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坂的解释

源于蒙语dabaya(n)。山口;山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一日,过 闢展 七达坂,车四辆,半在岭北,半在岭南。”原注:“达坂,译言山岭,凡七重,曲折陡峻,称为天险。”《人民日报》1972.11.22:“这一路上,要过四十多条水深流急的冰河,还要翻越一座海拔六千多米的 坎都尔 冰达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达坂(dá bǎ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地理与文化内涵的名词,主要源于我国西北地区方言(尤其是新疆),其核心含义指地势险要的山口或山脊通道。以下从词典释义、地理特征及文化延伸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词源

  1. 字义构成

    “达”有“通达、穿过”之意,“坂”指斜坡或山地,合称即“穿越山岭的通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山口;山岭”,强调其作为自然交通要道的功能。

  2. 地域性特征

    该词常见于新疆、甘肃等地,维吾尔语中“davan”(达坂)借入汉语后成为地理术语,特指山脉间的隘口,如著名的“达坂城”(新疆乌鲁木齐东南山口)。


二、地理学定义与特征

  1. 地形属性

    达坂通常位于两山之间或山脊线的最低处,是翻越山脉的必经之路,地势险峻且风力强劲(如新疆达坂城因常年强风被称为“风区”)。

  2. 气候与生态影响

    作为气流通道,达坂易形成局部强风、温差大的微气候,周边植被稀疏,多呈荒漠或草原景观。


三、文化与社会意义

  1. 交通枢纽角色

    历史上达坂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如唐代“白水涧道”(今达坂城峡谷)即为连接西域与中原的关隘。

  2. 地名遗存与文化符号

    新疆、青海等地常见“××达坂”地名(如“冰达坂”“黑达坂”),反映其地理标识功能;民歌《达坂城的姑娘》更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地理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3.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名词》(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07.
  4. 王冀生.《西北山地地理》.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网络扩展解释

“达坂”是一个源自蒙古语(dabaya(n))的词汇,在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山口、山岭或盘山公路,尤其在新疆、西藏阿里等地区的地理名称中常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 达坂在蒙古语中意为“山口”或“山岭”,指山脊上呈马鞍状的凹陷处(即垭口),这类地形通常较为平缓,是翻越山岭的必经之路。例如新疆的“柯克阿特达坂”被称为“九十九道弯”,是219国道的险要路段。
  2. 语言来源与演变

    • 除蒙古语外,维吾尔语中也使用“达坂”表示山口(如达坂城),而西藏阿里地区则用其指代便于通行的山间凹陷处。部分文献提到,内蒙古东部方言中“达坂”也泛指山岭。
  3. 实际应用与例子

    • 历史上,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七达坂”为天山险要,形容其“曲折陡峻,称为天险”。现代地理中,达坂常出现在高原交通要道,如青藏高原的“冰达坂”需翻越海拔六千米的山口。
  4. 扩展说明

    • 需注意,“达坂”并非单纯指山峰,而是强调通道功能,如牧民通过垭口进出山区的最短路径。此外,其含义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若需进一步了解达坂的地形案例或语言分布,可参考《中国国家地理》微博内容或汉典的词条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安石榴包苴碑泪兵兰巉巉蟾壶抄空儿饬催赤统愁煞创垂存亡絶续丹砂丸大儒點兵非罴奋鳞干仗高级语言歌谣功苦官面儿聒地孤癖好好先生和歌厚生黄石老火运金钉浮瓯京曹京剧金筈记纂昆侖丘苦水联单猎射利施鲁颂旄毡脑门子扦插谦良邱垄圣谋神狗乾郎试令世掌丝纶衰损双栖顺朱天骨天文通口翫物顽贼诿过误攫金纤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