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谋求安吉,避开灾难。 明 沉鲸 《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红楼梦》第四回:“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曾亦思 郭璞 不见富贵之福,反遭灭族之凶; 松筠 贫苦江湖,并无安身之地。彼既不能自为趋吉避凶,岂有后人传之而能使人趋吉避凶之理?”
“趋吉避凶”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ū jí bì xiōng,其核心含义是主动追求吉祥的事物,避开灾祸或不利因素。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拆分
深层内涵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未雨绸缪”的智慧,强调在复杂环境中主动决策,平衡利弊以趋利避害。
与《易经》哲学密切相关,如“同人”“大有”两卦强调通过和谐共处、把握时机实现吉祥,避开凶险。古人常通过占卜、风水(如悬挂桃符、请关公像)等方式实践这一理念。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扩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趋吉避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们在面对吉凶祸福时,力图争取吉利的机遇,同时避开不幸的灾难。
《趋吉避凶》的部首是走,并且由13个笔画组成。
《趋吉避凶》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虞礼·稷黎》:“趋吉避凶,乐天知命。”它的繁体字是「趨吉避凶」。
在古代,成语《趋吉避凶》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写法是「趨吉避兇」。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其中常见的字句就有《趋吉避凶》。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顺利、吉祥,远离不幸和灾难。
与《趋吉避凶》相关的组词有:趋附、避祸求福、避祸、趋风附势。
与《趋吉避凶》相近义的成语有:顺风顺水、吉人天相。
与《趋吉避凶》相反义的成语有:逆来顺受、敢想敢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