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屋可封的意思、比屋可封的详细解释
比屋可封的解释
(1).谓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尚书大传》卷五:“ 周 人可比屋而封。”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尧 舜 之人,比屋可封。盖因《尧典》成文,而广造奇説也。”后用以泛称风俗淳美。 前蜀 杜光庭 《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亦作“ 比户可封 ”。 严复 《原强》:“夫古之所谓至治极盛者,曰‘家给人足’曰‘比户可封’,曰‘刑措不用’。”
(2).形容多,到处都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美姝世不一遇,而妬妇比屋可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措大庸人,比屋可封,不足责也。”
词语分解
- 比屋的解释 .所居屋舍相邻。《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荀彧 进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荆州 还,后至 许 ,见侍中 耿纪 ,语终夜。尚书令 荀彧 与 纪 比屋,夜闻 畿 言
- 封的解释 封 ē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
网络扩展解释
“比屋可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ǐ wū kě fēng,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源自上古传说,字面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原指唐尧、虞舜(上古圣君)统治时期,贤人辈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后引申为:
- 社会层面:形容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理想状态。
- 教育层面:指教化普及,民众普遍具备高尚品德。
2.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上》:“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彼屋而封。”
- 前蜀杜光庭在《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中引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进一步强化其褒义色彩。
3.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多作定语使用。
- 感情色彩:褒义词,常用于赞颂社会治理或教育成果。
4.例句与文献引用
- 清代严复《原强》:“夫古之所谓至治极盛者,曰家给人足,曰比屋可封。”
- 《梁书》中形容民风教化:“桀黠化为由余,轻薄变为忠厚……比屋可封。”
5.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比比皆是(侧重数量多)。
- 反义词:比屋可诛(形容民风败坏,每家都有该杀之人)。
该成语承载了古代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强调社会治理或教化的卓越成效。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参考《汉书》或相关古典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比屋可封》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的意思是“属于神职人员的住宅”。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词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比:毛字头,一笔
- 屋:尸旁,六笔
- 可:口字旁,五笔
- 封:寸字底,五笔
来源:
《比屋可封》一词源自于古代,用来指代属于神职人员的住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制度。
繁体字:
《比屋可封》的繁体字形态为「比屋可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些许不同,但《比屋可封》一词的基本构造和含义保持不变。
例句:
1. 神职人员在古代社会中居住在《比屋可封》。
2. 《比屋可封》是神庙内的住宅,供神职人员居住使用。
组词:
根据《比屋可封》的意思,我们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比较、屋顶、封建、可行
近义词:
与《比屋可封》相近义的词语包括:
1. 神庙居所
2. 神职人员住宅
反义词:
与《比屋可封》相反义的词语可能是:
1. 世俗住房
2. 平民居所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