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拒的意思、谦拒的详细解释
谦拒的解释
谦让推辞。《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即位告天文》:“僉以百姓须主,万机难旷,皇灵眷命,非可谦拒。”《旧唐书·礼仪志二》:“臣之愚诚,亦望陛下斟酌繁省,为其节文,不可谦拒,以淹大典。”
词语分解
- 谦的解释 谦 (謙) ā 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谦下。谦让。谦冲(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虚。谦受益。 满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拒的解释 拒 ù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古同“矩”,方阵。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谦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含义
“谦拒”指以谦虚的态度拒绝他人的好意、帮助或邀请,强调在拒绝时保持谦逊和尊重的态度。该词由“谦”(谦虚)和“拒”(拒绝)组合而成,既体现了个人的谦逊品质,也表达了对他人心意的重视。
2.详细解释
- 谦逊性:拒绝时注重礼节,避免让对方感到难堪。例如,面对他人的褒奖或馈赠,以谦方式婉拒。
- 历史用例: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正式场合的推辞,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提到“天命不可以谦拒”,指帝王对权力的谦让;《旧唐书·礼仪志二》中也有“不可谦拒,以淹大典”的表述,强调对重大仪节的尊重。
3.使用场景
- 社交场合:如谢绝宴请、礼物或职位推荐时,常用“谦拒”体现礼貌。
- 书面表达: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典籍,现代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类似表达(如“婉拒”)仍常见。
4.注意事项
- 与“拒绝”的区别:“谦拒”更强调态度上的谦和,而非单纯否定。
-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逊是重要美德,因此“谦拒”常被视为修养的体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旧唐书》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谦拒:
谦拒是一个常见的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谦和拒。谦的部首是讠,拼音是qian1,笔画数为4;拒的部首是阝,拼音是ju4,笔画数为8。
谦拒一词来源于汉语,它的原始意思是谦虚地拒绝。在古代,这个词的写法有些差异,以繁体字为例,谦的繁体字为謙,拒的繁体字为拒。
以下是一些关于谦拒的例句:
- 他谦拒了别人的好意,不愿意接受太多的帮助。
- 面对邀请,她却以谦拒的态度婉言谢绝。
- 他不会轻易地谦拒别人的请求,总是尽力帮助他人。
以下是一些与谦拒相关的词语:
组词:谦恭、谦虚、拒绝、婉拒。
近义词:谦逊、谦和。
反义词:骄傲、拒人千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