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县的意思、下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县的解释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汉书·项籍传》:“﹝ 项梁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颜师古 注:“四面诸县也。非郡所都,故谓之下也。”《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通典·职官十五》:“ 北齐 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县凡九等。”《通典·职官十五》:“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城外曰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其餘则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下县”是古代汉语中的行政地理术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郡治之外的属县

指一郡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普通属县,与郡治所在的核心县相对。例如:

二、行政等级划分中的末等县

古代根据人口、物产、地理位置等条件对县进行分级,下县属于条件较差的末等:

  1. 北齐时期:将县分为上上至下下共九等(《通典·职官十五》)。
  2. 唐代标准:
    • 赤县(京都直辖)、畿县(京郊)、望县(战略要地)、紧县(次重要)、上/中/下县(按户数划分)
    • 具体标准:不满一千户为下县(《旧唐书·职官志二》)。

参考资料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汉书》《通典》《旧唐书》等典籍记载,并参考了现代词典释义。不同朝代的划分标准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下县的意思

下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下级县、下辖的县。通常用来指代一个地区的较低级别的行政区划。

部首和笔画

下县的部首是土(土字旁),总共有8个笔画。

字源和来源

下县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该词是由"下"和"县"两个字组合而成。

繁体形式

下县的繁体形式为「下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下县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下县的古汉字写法为「下縣」或「下\`縣」。

例句

1. 这个城市下县的发展优势很大。

2. 下县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在明年正式生效。

3. 我们在下县的农村进行了社区建设项目。

组词

下县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下县区”、“下县市”等。

近义词

下县的近义词有:“下级县”、“辖区县”、“下辖县”等。

反义词

下县的反义词是“上级县”、“自治县”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