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栢枝緑"。
2.颜色的一种。
柏枝绿是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专有名词,指柏树叶片特有的青翠色泽,属于冷色调的深绿色范畴。该词由"柏枝"与"绿"复合构成:"柏枝"特指柏科植物的枝叶,柏树作为常绿乔木,其鳞状叶片具有独特的灰绿色泽;"绿"则是对这种色彩的概括性描述。
从色谱特征来看,柏枝绿介于青黛与苍碧之间,既有植物色素沉淀形成的稳重感,又因叶片蜡质层反光产生银灰色调。这种色彩常见于古代织物染色工艺,宋代《天工开物》记载以柏叶配合明矾媒染可得此色。在文化意象层面,柏枝绿常与文人雅士相关联,元代画家倪瓚《六君子图》即以柏枝绿为主色调,喻示高洁品格。
现代色彩学通过光谱分析,测得柏枝绿的典型色值为CIE-Lab:L45-50,a-10至-15,b*20-25,对应潘通色卡PANTONE 19-5911 TPX。该色彩至今仍应用于非遗传承的草木染技艺,苏州缂丝研究所近年成功复原了宋代柏枝绿的染制配方。
“柏枝緑”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基本定义
指一种特定的绿色调,常见于古代服饰或器物颜色的调配。根据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写像诀》记载,这种颜色由“枝条绿”与“漆绿”混合而成。
字形变体
亦写作“栢枝緑”,属于同词异写形式。
部分资料提到该词可形容“柏树枝叶繁茂”,但此解释多见于网络词典(如、2),缺乏古籍或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与“松柏常青”等成语混淆,需谨慎参考。
“柏枝緑”更确切的含义是古代调色工艺中的一种绿色,而非传统成语。如需引用其形容植物繁茂的用法,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或进一步考证。
瓪瓦北垂崩圮鞭哨菜货愁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诞灵覆翻覆窠体盖章固壁骇飙赫苏氏火燧贾店谏帷击鼓催花经履经天纬地矜异巨眼人窾理馈粮餽粮獠面里儿陵次陇城落雁鲁直明姿内咎农祥平均值破奸发伏畎疆曲平热赶郎人行道日给三寸鸟七寸嘴深孚众望食新霜女水畔肆宥唐体调元制通风童装头品惋愕隗嚣泥文辞遐促纤靡献纳函偕行心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