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tel]∶旧指招待宾客供应食宿的房舍
(2) [house]∶泛指房屋
(1).接待宾客住宿之所。《周礼·夏官·怀方氏》:“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元 郝经 《浑源刘先生哀辞》序:“岁庚子, 经 甫踰童,获拜先生於馆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与生交拜成礼,已而送归馆舍。”
(2).房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於臣,亦无可奈何。”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又於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 芙蓉城 ,穷极巧妙,而 景龙江 外,则诸馆舍尤精。”
(3).指官署。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
“馆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供人居住或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既包含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泛指一般房屋。由“馆”(公共场所如客栈、学校)和“舍”(居住房屋)组合而成,强调建筑的功能性。
接待宾客的场所
古代多指客栈、旅店等提供食宿的房舍,如《周礼》提到“治其委积、馆舍、饮食”,说明其作为官方接待设施的功能。
泛指房屋建筑
广义上可指代所有类型的屋舍,如《后汉书》中“馆舍布于州郡”描述房屋广泛分布的状态。
官署或公共机构
部分文献中特指官府建筑或公共设施,如学校、图书馆等。
“馆舍”一词兼具具体功能与泛指属性,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向。其核心始终围绕“建筑空间”展开,体现汉语词汇的丰富层次性。
馆舍是一个汉字词语,用于指代建筑物、房屋。它可以表示特定用途的建筑,如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也可以泛指房屋或建筑物。
馆(guǎn)字的部首为阝,总共包含9个笔画。
舍(shè)字的部首为舌,总共包含8个笔画。
馆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在《说文解字》中,馆字的解释是“门庑也”,即大门旁的小屋子。而舍字解释为“宿止也”,即居住、落脚的地方。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馆舍。
在繁体中,馆字和舍字的形状与简体稍微有些不同。馆字的繁体为館,舍字的繁体为捨。
根据古代文献和铭石记载的文字形态,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馆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如下:
馆:貫、灌
舍:捨、舎
1. 这座图书馆是城市的文化馆舍。
2. 让我们去那座古老的庙宇馆舍参观一番。
3. 她把一个小区的空地改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馆舍。
- 博物馆:博物学的展示和研究机构。
- 图书馆:收藏和借阅书籍的场所。
- 茶馆:供人们休息、聚会、品茶的场所。
- 艺术馆:展示和保存艺术品的场所。
- 房屋:泛指住所或建筑物的总称。
- 建筑:用于指代建造的房屋或其他结构。
- 旷野:指广阔无垠的荒地或草原。
- 房间:指房屋内部划分的独立空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