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诵志的意思、诵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诵志的解释

(1).诵读不忘。《国语·楚语上》:“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 韦昭 注:“志,记也。”

(2).述志。《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进谋诵志,以沃朕心。” 李周翰 注:“诵,述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诵志"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诵志"为动宾结构复合词,指通过吟诵方式表达志向或抱负。其中"诵"指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说文解字》解为"讽诵也";"志"本义为心之所向,《古代汉语词典》注为"心意,志向"。二字结合特指通过特定文学形式传递思想主张,常见于古典文献中人物抒发政治理想或道德追求的语境。

二、词源发展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诗经》时代,在《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的理论框架下发展成形。汉代郑玄注《周礼》时提到"诵志以合雅",强调其与雅乐的配合关系。至唐宋时期,文人群体将"诵志"发展为独立的文学创作范式,如韩愈《送孟东野序》所述"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的抒情传统。

三、用法特征

  1. 文体应用:主要见于赋体、骈文及拟古类作品,如班固《两都赋》序言"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2. 语用限制: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如《文心雕龙·明诗》载"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
  3. 情感维度:兼具理性表达与情感抒发的双重特质,符合《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创作原则

四、近义辨析 与"言志""述怀"构成近义关系,但存在细微差异: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注》《古代汉语词典》《文心雕龙译注》《中国文学批评史》

网络扩展解释

“诵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诵读不忘

指通过诵读来牢记内容或训导,强调对知识的记忆与传承。例如《国语·楚语上》提到:“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韦昭注释“志”为“记”,即通过诵读将他人言论铭记于心,并用于自我约束。

2.述志

指向他人陈述自己的志向或主张。如南朝王融在《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中写道:“进谋诵志,以沃朕心”,李周翰注释“诵”为“述”,即通过言辞表达个人志向,以求启发他人。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例句或历史演变分析,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本文辨给冰排子不暖席不死不活操张倡馆辍朝地域斗艸斗智钝颜鰪鱂沸洋洋钩排构缮光明磊落关市官事归棹龁齩角口计白当黑击咢祭献刻本口具狼飡虎食脸软列子留处门功目不暇给啮折豾貍泼梭梭钱埒顷世麴尘罗诎服撒滞殢湿租首屈一指率性任意刷卷枢奥水彩淑节鼠苗缩项鳊谈天陶缶挺穟同年土锉枉口拔舌卧具五猖乌桓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