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虔刀的意思、虔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虔刀的解释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 三国 魏 徐州 刺史 吕虔 有佩刀,有个识刀剑的工匠看了后,认为必须身居三公之位的人才可佩带此刀。于是 吕虔 将刀赠送 王祥 , 祥 后为司空。 祥 临死时又将此刀转授其弟 王览 ,并说:“吾儿皆凡,汝后必兴,足称此刀,故以相与。”后因以“虔刀”比喻赠人的珍贵之物,谓使物得其主。 明 王世贞 《题李文正诗翰卷》:“偶与 元驭 语次及之,因举赠之,以比於虔刀之义云尔。” 明 王世贞 《送尤祠部汝白兵备广东》诗:“虔刀赠秋水,挥手帝城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虔刀(qián dāo)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引申义。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及文化背景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

  1. 字面本义

    “虔”本义为恭敬、诚敬(《说文解字》:“虔,敬也”);“刀”指兵器或工具。组合后原指古代一种象征权威的礼器或刑具,常用于祭祀或惩戒仪式,体现敬畏与威严。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248页)

    《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官网

  2. 引申义

    后衍生为“命运注定之事”或“不可逃避的责任”,典出《晋书·王祥传》:“(王祥)解佩刀授之,曰:‘此刀非凡,虔以奉君,必克终吉。’”此处以刀喻指天命或使命。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312页)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介绍


二、语源与文化背景

  1. 构词理据

    “虔”从“虍”(虎头),示威严;“刀”为象形字,二者结合强化了权力与敬畏的意象。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帝王仪仗或宗教法器,如《周礼》载“玉府掌王之虔器”。

  2. 典故化用

    唐代李商隐《谢书》诗云:“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虔刀”,反用典故表达超脱宿命之意,凸显“虔刀”的象征性。

    来源:《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


三、现代使用与权威参考

现代汉语中,“虔刀”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成语典故的学术场景。其释义可综合参考以下权威辞书:

“虔刀”承载了中国古代礼制与天命观的文化密码,释义需结合文献用例与历史语境,方符合学术表达的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虔刀”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赠予珍贵之物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释

“虔刀”指代被赠予的珍贵物品,并强调物归其主的寓意。该词源于《晋中兴书》记载的三国时期故事,常被用于文学或典故中,表达对受赠者价值的认可。

典故出处

据《太平御览》引用的记载,三国魏徐州刺史吕虔有一把佩刀,识刀工匠认为此刀须由“三公之位”者佩戴。吕虔将刀赠予王祥(后任司空),王祥临终前又转赠弟弟王览,预言其家族将兴盛,并称“足称此刀”。这一传承过程体现了物品与拥有者地位的匹配。

比喻意义

后以“虔刀”比喻两种情境:

  1. 珍贵赠物:特指具有特殊价值或象征意义的礼物。
  2. 物得其主:强调物品与受赠者身份、才能的契合,隐含对受赠者的高度肯定。

此典故不仅反映古代器物与身份的关系,也暗含“宝剑赠英雄”的哲学观念,至今在中文语境中仍用于形容珍贵之物的传承或相赠。

别人正在浏览...

嘊嘊骜很百异北寺避名不法常可春秋装村社长点拨峉峉二三君子儿童剧方枘圜凿妇侍灌夫骂座豪芒禾王荒忙护持惠存简古噭嘑嘄阳辑理纍离流渐里尉离章炉炷萌人溟色驽马评功铺保迁延羁留齐放其如骑卒屈蹇驱配人权色丝少东家生业蚀亏筮日事业家时卒书帐太丘道广套板讨扰天虾统府乌纱帽武师无忧下巴颏香泽骁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