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嗣。《国语·晋语二》:“天降祸於 晋国 ,谗言繁兴,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隐悼播越,託在草莽,未有所依。” 韦昭 注:“绍,继也。续,嗣也。”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奕世载德,名昭图録。既文且武,桓桓绍续。” 唐 张九龄 《敕突厥可汗书》:“朕与先可汗结为父子,及儿绍续,情义日深。”《新唐书·褚无量传》:“又求 武德 以来,勋臣苗裔,绍续其封。”
"绍续"是一个具有古汉语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继承并使某种事业、传统或血脉得以延续。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释义及古典文献用例,其详细解释如下:
继承延续
指承接前人的事业、传统、官职或家族血脉,使其不断绝。
例: 《宋史·职官志》载“子孙绍续”,即指子孙继承祖辈的官职或家业。
接续传递
强调事物在时间或逻辑上的连贯性,如思想、文化的传承。
例: 王安石《取材》云:“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得《诗》而乐,得《春秋》而断,得《书》而法。然则五学者,圣人之所绍续也。” (《临川先生文集》)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承前启后”的持续性动作。
血脉延续
《后汉书·窦融传》:“子孙绍续,世戴忠孝。”
▶ 指家族后代继承先祖忠孝之德,香火绵延。
文化传承
陆游《跋东坡帖》:“学问文章,千载绍续之统。”
▶ 强调学问需代代相传以维系道统。
现代汉语中,“绍续”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语境,语义侧重于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如:
“儒家思想历经千年而绍续不绝,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纽带。”
其口语替代词为“继承”“延续”,但“绍续”更具庄重文雅色彩。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以下权威辞书及文献:
▶ 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释义依据纸质工具书及影印文献。现代用例分析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
“绍续”作为古汉语特征词,凝结了中华文化对传承的重视,其核心始终围绕“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的精神内核,适用于描述血脉、文化、制度等需代际延续的抽象范畴。
“绍续”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ào xù,其核心含义为继承、延续,多用于描述家族、事业或文化的传承。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构成
核心解释
指事物(如家族血脉、文化传统、事业等)的延续与继承,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如《国语·晋语二》提到“绍续昆裔”(延续后代)。
古籍用例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如描述文化、技艺的传承,例如:“绍续传统工艺”。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及查字典的详细释义。
半真半假八州备极变音兵严驰薄翠岚达灵兜囊短封对号恩纶厄灾分定焚牧高橇恭慎乖隔冠裳光说不练棺束诡辩术贵先赫烜后患无穷槐黄黄芽白花市继成解擿警备靠家大濂洛列仙隶学龙退抡打轮番緑旗娘子泥佛气锤骐雄然则山僻泷冈表霜叶斯滥松厚悚厉竦慕算起来陶轮汀濆同天节屯守拓跋狭义携带觿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