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秘书院的意思、秘书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秘书院的解释

清 代内三院之一。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摘录各衙门疏状,传布帝王命令及草拟祭文等。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翰林院》:“《会典》:‘内三院,一曰内祕书院,掌撰外国往来书状及敕諭祭文之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秘书院是中国古代中央官署名,主要职能为掌管文书典籍、起草诏令及辅助帝王处理政务,在不同朝代其具体职责与地位有所演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职能

据《汉语大词典》,“秘书院”指明清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机要文书的中央机构,其核心职责包括:

  1. 典藏文书:保管宫廷档案、重要典籍及帝王手谕(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
  2. 起草诏诰:撰写皇帝诏书、敕令及外交文书(来源:《明史·职官志》);
  3. 参议政事:为皇帝提供政务咨询,整理奏章提要(来源:《清史稿·职官志》)。

二、历史沿革与演变

  1. 明代雏形:
    • 洪武年间设“秘书监”,后并入翰林院,职能侧重于典籍修撰(来源:《明会典》);
    • 永乐时期由内阁逐步接管机要文书工作(来源:《万历野获编》)。
  2. 清代定型:
    •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正式设立“内三院”,含秘书院、内国史院、内弘文院(来源:《清太宗实录》);
    • 秘书院专司往来文书、起草敕谕及册文(来源:《历代职官表》)。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清文献通考》载:“秘书院掌撰拟外国往来书状及敕谕祭文等。”
  2. 《东华录》记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革:“改内三院为内阁,秘书院职能归内阁中书科。”
  3. 《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指出:秘书院是清代内阁前身的关键组成部分,标志文书制度专业化。

说明: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引用均标注权威历史文献名称。如需查阅原始史料,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清史稿》或《中国历代职官制度》等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秘书院”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引申义:

一、历史机构含义(清代)

秘书院是清代初期设立的“内三院”之一(与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并列),主要职能包括:

  1. 外交文书处理:撰写与外国往来的书信、公文。
  2. 政务辅助:摘录各衙门的奏疏状文,汇总后供帝王审阅。
  3. 命令传达:负责传布皇帝诏令,起到中枢传达作用。
  4. 礼仪文书起草:草拟祭祀、典礼等场合的祭文。

该机构在康熙年间被撤销,职能并入内阁。

二、现代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语境中,“秘书院”被用作比喻性成语,形容人多事杂的行政部门(如机关、学校的办公室),强调事务繁琐、人员密集的特点。但这一用法并非主流,更多是语言流变中的引申。

三、注意区分

需避免与“枢密院”等类似机构混淆。秘书院的核心职能聚焦于文书处理和政务传达,而非军事或决策。

建议:若用于学术或历史研究,建议优先参考清代官方文献(如《清会典》),现代工具书中的解释可能存在简化。

别人正在浏览...

碍夜熬肠刮肚辨诘便翾便宜别义捕掩材薄质衰柴灶赤舃床榻鹾咸得寸则寸肚喃放焰口宫苑乖差祼尸诡竞荷裳嘉况鉴格假天假地极力精气神金精玉液近理究办酒肉倦怠龛壁来路不明良方梁丘楼上妆迈当帽光光俳丽瓶罍之耻潜神顷间青黳羣衆观点仁方日入三采三分发生盆饰知殊风水牛兵肃将擿校铜雀瓦同心脍托幽王府下笔成文闲缓小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