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扑讨的意思、扑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扑讨的解释

讨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扑讨凶逆,以寧社稷。”《南史·邓元起传》:“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贼既势挫,必当离散,然后可扑讨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扑讨”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为讨伐,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军事行动或镇压叛乱。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其字面含义中,“扑”可引申为主动出击或奋力攻击,而“讨”指征伐、征讨,组合后强调以武力镇压或清除敌对势力。

  2. 古籍出处
    该词多出现在史书和兵家文献中,例如:

    •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扑讨凶逆,以寧社稷”;
    •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提到:“贼既势挫,必当离散,然后可扑讨也”。
  3. 用法与语境
    “扑讨”多用于描述官方或正义势力对叛乱、侵略者的军事行动,例如《南史·邓元起传》中“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体现其严肃性和目的性。

  4.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仍可见到,用于强调武力镇压或大规模征伐的语义。

“扑讨”是典型的文言词汇,核心含义为武力征伐,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其应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扑讨

《扑讨》是一个汉字词语,读作“pū tāo”。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和“讨”,其中“扌”是“手”字的变体,表示与手有关,而“讨”则是表示口头争论的意思。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庄子·知北游》:“无木弗扑,无泽弗讨。”意思是说不会用薪木做火,不会用沼泽地作为耕地,而是讲究适宜的方法和手法。由此推导开来,扑讨也可以表示摸索、探索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扑讨》可以写作「撲討」,拆分部首和笔画没有改变,只是字形稍有不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扑讨的写法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写作「撲討」、「抔討」等,不过现代汉字书写规范已经统一为「扑讨」的写法。

以下是《扑讨》的例句:

1. 他在黑暗中扑讨着前进,寻找出路。

2. 学习是一个不断扑讨和探索的过程。

与《扑讨》相关的组词有:研究、探索、寻找等。

近义词包括:摸索、追求、钻研。

反义词则可以是:停滞、懒散、沉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