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戾的意思、愆戾的详细解释
愆戾的解释
罪戾,罪过。《三国志·蜀志·刘封传》“遂表辞 先主 ,率所领降 魏 ”裴松之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宋书·王僧达传》:“书不入於学伍,行无愆戾。”《清史稿·世祖纪二》:“朕既知有过……未能省改,过端日积,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词语分解
- 愆的解释 愆 ā 罪过,过失:愆忒。愆尤。罪愆。 耽误:愆期。愆滞。 过:愆伏(天气冷暖失调,多指大旱或酷暑,有变化无常的意思)。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戾的解释 戾 ì 暴恶:暴戾。 罪过,乖张:罪戾。乖戾。 至:鸢飞戾天。 笔画数:; 部首:户;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愆戾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愆”和“戾”两个单字组成,均含有“过错”“罪责”之意。其核心含义指罪过、过失,常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中,带有庄重或严肃的语义色彩。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
字义解析:
- 愆 (qiān):本义指过失、罪过。《说文解字》释为“过也”。引申为错过、延误(如“愆期”)、违背(如“不愆于仪”)。
- 戾 (lì):本义指弯曲,引申为乖张、暴戾、违反。在“愆戾”一词中,主要取其“罪过”“乖张”之义。《说文解字》释为“曲也”,段玉裁注:“戾之言捩也,捩则曲矣……引申为乖戾、为罪戾。”
- 组合义:“愆”与“戾”为同义或近义复合,强调罪行、罪责、过失,程度通常较重。
-
整体释义:
- 罪过;过失:指人所犯下的错误、罪责或应承担的责任。这是最核心的含义。
- 引申义:有时也可指因罪过而招致的灾祸或惩罚。
-
出处与典籍例证:
-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尤其史书、政论或宗教文本(如道教典籍)。
- 例证一:《尚书·商书·说命下》:“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其中虽未直接出现“愆戾”,但《尚书》作为儒家经典,其“罪”“过”“愆”等概念的使用奠定了后世“愆戾”一词的语义基础。
- 例证二:《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傅毅)建初中,肃宗博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毅追美孝明皇帝功德最盛,而庙颂未立,乃依《清庙》作《显宗颂》十篇奏之……其辞曰:‘…穆穆我祖,世笃其仁。其仁伊何?克明克类。受禄于天,敷锡在下。允迪在昔,绍烈纯嘏。将弘祖业,实愆戾而艰难。…’” 此处“实愆戾而艰难”意指(光武帝)弘扬祖业,实际上承担着(因前代过失造成的)罪责和艰难。
-
现代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愆戾”属于书面语词汇,使用频率不高,常见于学术研究、历史文献解读、宗教(如道教忏悔文)或仿古文体中。
- 现代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罪过;过失。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收录“愆”字(释义包含“罪过;过失”),未单独收录“愆戾”词条,但根据构词法可理解其义。
“愆戾”是一个古雅庄重的书面语词,核心含义指罪过、过失,强调应承担的责任或错误行为本身。其构成字“愆”与“戾”均有“过错”义,组合后语义强化。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和特定现代语境(如学术、宗教),现代日常口语中极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愆戾”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qiān lì,其含义及相关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 愆戾指罪过、过失,表示行为、言语或思想上的错误。
该词由“愆”和“戾”组成:“愆”意为过失、错误;“戾”表示罪过、乖张,合起来强调对规则或道德的违背。
使用场景
- 指责错误行为:如“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三国志注》),表达对自身过失的反思。
- 警示或自省: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如历史文献或严肃讨论中。
历史出处与例句
- 《三国志·蜀志·刘封传》注引《魏略》:“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
- 《宋书·王僧达传》:“行无愆戾。”
- 《清史稿·世祖纪二》:“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造句示例
- “王朝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足自愧!”(出自《魏略》引用场景)
“愆戾”属书面用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正式文本,强调对过错或罪责的表述。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志》《宋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巴得陂阤鼻凹里砂糖标准海水补治岔开长恨长生楚楚不凡吹毛索垢椿芽脆化倒腾地舆地子多少笃顽法鞭番僞峰值氛旄分星劈两伏法符扈耕牛为主遭鞭杖汗位毫不含糊荒怪不经黄秔火祥较为伽他金明门况迺裤兜老学庵笔记廉循灵寿杖骊山老母笠泽翁落句麻条幕士凝伫偏袒频段平浅却火雀三槐之听圣筊生荣死哀实充宋文铁齿杷听谗屉子妄心文界乌菟歇斯的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