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狩猎。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蒐畋,则乐失兽而得士,识弛网而悦远。” 唐 元稹 《酬乐天游西湖》诗:“问俗烦江界,蒐畋想 渭 津。” 清 顾炎武 《雒阳》诗:“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
“蒐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蒐畋”由“蒐”和“畋”组成,字面意思为狩猎,特指古代君主或贵族进行的田猎活动。其中:
在古代文献中,“蒐畋”不仅指具体狩猎行为,还被赋予政治和军事象征意义,如:
现代汉语中,“蒐畋”已较少使用,多作为古语词或文学典故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狩猎或追求目标的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蒐”和“畋”的单独释义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蒐畋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搜寻猎物。在古代,人们常用蒐畋来表达去寻找猎物的行为。
蒐畋的部首是艸(草字头),总共包含了11个笔画。
蒐畋的字形比较古老,它的意思也是从古代衍生而来的。在繁体字中,蒐畋的写法是「蒐雷」。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蒐畋在古代写法中,「畋」字的下面有一个点,类似于现代汉字中的句号。
1. 猎人们在山林中蒐畋,寻找着被追逐的灵魂。
2. 在古代社会中,蒐畋是一项被贵族统治者视为娱乐的运动。
1. 蒐集:搜集东西。
2. 畋猎:在野外猎取动物。
3. 蒐索:搜寻、寻找。
4. 蒐集家:热衷于收集各种物品的人。
1. 猎取:捕猎、捕捉。
2. 寻觅:寻找、搜寻。
3. 探寻:调查、勘探。
1. 放养:把动物放生自由生活。
2. 散养:指家禽和家畜自由活动。
3. 放逐:把人或动物赶出原来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