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郑崇传》:“ 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唐 苏颋 《夜发三泉即事》诗:“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臣节。”
“尚书履”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古代官职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典故出自《汉书·郑崇传》:汉哀帝时期,郑崇被提拔为尚书仆射,因多次直言进谏,皇帝常能通过他穿革履的脚步声辨识其到来。原文记载“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官职象征
原指尚书这一官职。因郑崇担任尚书仆射且深受皇帝信任,“尚书履”逐渐成为尚书的代称,象征其地位与职责。
重臣身份的典故
后世常以此典比喻受君主器重的臣子。如唐代苏颋在《夜发三泉即事》中写道:“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臣节”,借“尚书履”表达身居要职的自谦之意。
该典故多见于诗文,用以含蓄表达官员身份或君臣关系。例如清代文人在作品中引用此典,暗喻对清廉谏臣的赞颂。
“尚书履”既是对汉代郑崇官职的指代,也衍生为对忠直重臣的文学化表达,承载了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内涵。
尚书履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尚书》这部经典之书的篇章。《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经典史书,收录了周朝时期的历史记录和政治文献。
尚(尢)是这个词的偏旁部首,履(彳吕)是另一个部首。尚书履中的尚有4画,履有13画。
尚书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尚书署,尚书署是负责撰写和管理公文的机构。同时,尚书署也是《尚书》的原名。在繁体汉字中,尚书履的书写为「尙書履」。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尚和书的形态稍有不同。尚的古字形是「尚」,书的古字形是「書」。不过,这些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并没有变化。
1. 他研究尚书履多年,对于古代文化有着很深的理解。
2. 这篇《尚书履》收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尚书履是一个较为独立的词语,一般没有与其他词语组合成固定的短语或成语。
尚书履这个词的近义词没有明确的同义词,因为其特指《尚书》中的篇章。反义词可以是其他非《尚书》中的篇章。
拜官年暴荒本业博塞财殚力竭蔡女册諡车龙丹屏等不及帝车鼎辅斗絶一隅斗争性断还独悟颿樯粉壁蜂虿作于怀袖贵无盒担黄绵袄子解兵释甲静絜近缘旧故酒亭鞫讯剀切闚边困悴凉津津亮直流转税癃惫芦笋迈志排军槃歧配名篷帆频带乾哕庆阀驱残三斗尘三身射鹄设罝申令申绳深稳折桌筮席讨面皮特有属性挑脚汉顽钝宛媚香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