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杀的意思、扑杀的详细解释
扑杀的解释
摔死;击杀。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毐 败, 始皇 乃取 毐 四支车裂之,取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 萯阳宫 。”《后汉书·杜根传》:“太后大怒,收执 根 等,令盛以縑囊,於殿上扑杀之。”《太平广记》卷四四引《河东记·萧洞玄》:“观君於我,恩爱甚深,今日若不为我发言,便扑杀君儿。”《明史·张翀传》:“倘上亦云是者,即扑杀之。”
词语分解
- 扑的解释 扑 (撲) ū 轻打,拍:扑粉。扑蝇。扑打。 击拂的用具:粉扑。 冲:扑灭。扑救。 相搏击:相扑。扑跌。 跌倒:扑地。 伏:扑在桌上看书。 杖,戒尺,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 笔画数:; 部首:扌;
- 杀的解释 杀 (殺) 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消减:杀风景。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收束:杀价。杀尾。 勒紧,扣紧:杀车。 用在动词
网络扩展解释
“扑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击杀或摔死,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击杀:指通过暴力手段致人死亡,常见于古代刑罚或紧急处决。例如《后汉书》记载的“太后怒盛,以缣囊扑杀之”,即将人装入布袋摔死。
- 摔死:特指通过投掷、撞击等方式导致死亡,如《说苑·正谏》中秦始皇对嫪毐两弟的处决方式。
二、历史与语境
- 古代刑罚
常见于史书记载,如汉代刘向《说苑》描述秦代皇室对叛乱者的处置方式:“取两弟囊扑杀之”,即用布袋装人后摔死。
- 政治镇压
用于统治者对政敌或异见者的镇压,如东汉邓太后对杜招的处决(《谈征·言部·扑杀》)。
三、现代延伸
在现代语境中,“扑杀”多用于动物防疫或灾害处理,例如:
- 扑杀染病动物:如禽流感爆发时扑杀家禽以阻断疫情传播。
- 控制生态灾害:如澳大利亚因考拉数量过多导致生态失衡,对部分个体实施扑杀。
四、词义辨析
- 与“击杀”区别:更强调致死的方式(如摔打)或集体性处决。
- 与“屠杀”区别:多用于有明确目的(如防疫、平叛),而非无差别杀戮。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汉典》《说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扑杀
扑杀是一个动词,指用力地击打或杀害某人或动物。它常常用来描述野生动物的行为,例如猎食时的猛扑动作。该词也可用于比喻,表示猛烈地打击或攻击某人或某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扑杀的部首是“扌”和“殳”,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来源与繁体
扑杀一词源自于汉语。目前并没有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扑杀一词写作“撲殺”,使用了较为复杂的字形结构。
例句
1. 猎人扑杀了一只大熊,以供他们的部落食用。
2. 这位拳击手一拳扑杀下去,瞬间就打倒了对手。
组词
扑杀可以和其他词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
- 扑灭:用力地把火焰或光源压灭。
- 扑通:形容重重地摔倒或跌落的声音。
- 扑空:形容用力扑击而没有击中目标。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杀害、击杀、屠杀。
反义词:保护、救助、拯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