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罗裀 ”。丝制褥子。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云迷水隔意中人,寂寞绣罗茵。”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秋思》词:“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罗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uó yīn,在不同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丝制褥子(主要含义)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后蜀顾夐《甘州子》中“寂寞绣罗茵”,宋代周邦彦《齐天乐·秋思》也提到“重拂罗裀”。这里的“罗茵”(或作“罗裀”)指用丝织品制成的柔软坐垫或床褥,常用于描绘华美精致的场景。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少数解释)
部分词典(如)将其归为成语,认为“罗”指复杂、“茵”指地毯,组合后比喻事物纷繁复杂。但这一解释在其他权威来源中较少出现,可能是对词义的引申或误读。
补充说明:
《罗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罗和茵分别有各自的含义。罗指的是一种丝绸的质地,而茵指的是坐垫、床垫等软性的物品。因此,整个词语《罗茵》可以表示一种质地柔软的丝绸物品,如柔软的丝绸床垫或坐垫。
《罗茵》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罗:部首糸,总笔画数20
茵:部首艸,总笔画数9
《罗茵》这个词在古代诗歌中出现较多,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诗中的“罗茵在天一水碧”句。这说明该词在古代已经存在并有着特定的含义。
至于繁体字,由于简体字的广泛使用,繁体字《罗茵》并不常见,通常仍然使用简体字书写。
在古代,字形和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汉字《罗茵》的古时候写法可能有所变化。然而,由于现代汉字标准推行以及简化字的普及,我们无法准确知晓古时候《罗茵》的具体写法。
1. 她婚后买了一张罗茵床垫,睡起来真是舒服。
2. 餐厅里的椅子上铺着罗茵,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
组词:
- 罗纱:指一种细密而带光泽的纱子。
- 茵席:指一种用茵制成的席子,用于坐卧。
- 罗帐:指用罗制成的帐帷,多用于床帐。
- 罗纹:指在织物上产生的花纹,通常是由细密的罗线组成的。
- 茵莠:指茵的茎叶部分。
- 坠床:指把床上的罗茵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近义词:
- 丝绸:指由蚕蛹吐丝纺成的织品,与罗茵相似,但丝绸可以更广泛地指代丝织品。
- 柔软:指物体柔韧而富有弹性。
反义词:
- 硬朗:指物体坚固、坚硬,与罗茵的柔软形成对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