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骄横无德之君。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今世得位之徒,依女妹之宠以骄士,籍亢龙之势以陵贤。” 唐 独孤及 《陈留郡文宣王庙堂碑》:“呜乎,明王未兴,亢龙无辅。运非我与,德兮何衰!”
(2).泛指刚愎躁进之人。《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马纯上 知进而不知退,直是一条小小的亢龙。”参见“ 亢龙有悔 ”。
“亢龙”是一个源自《易经》的汉语词汇,读音为kàng lóng,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本义与出处
源自《易经·乾卦》的“上九,亢龙有悔”,指龙飞至极高处后因过度刚强而陷入困境,象征事物发展到顶点后可能衰败。
《文言传》进一步解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强调物极必反的哲理。
比喻意义
《易经》中的发展观
亢龙是龙的不同阶段之一,需经历“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等过程,最终达到“亢龙有悔”,体现事物发展的循环规律。
提到,亢龙需“从跌落到爬起”,强调坚韧与自我修正的重要性。
现代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易经》中龙的不同阶段或具体文献引用,可参考搜狗百科及查字典的详细解析。
《亢龙》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表示龙非常威猛勇猛。亢意为昂扬、高涨,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被视为非常有力的神秘生物。因此,《亢龙》这个词意味着一种非常强大和威猛的力量。
《亢龙》由亢和龙两个汉字组成。
亢字的部首是乙,它的拼音是kàng。亢字共有6画。
龙字的部首是龙,它的拼音是lóng。龙字共有16画。
亢龙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亢龙是古代懂得变化和修行的龙,它有着非凡的能力和力量,经常被用来形容强大的力量和困难。
在繁体字中,亢龙分别用「亢」和「龍」表示。
在古代,亢字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金文中,亢字的形状类似于两个叉子。
龙字在古代的写法也有所变化。例如,在甲骨文中,龙字被写成一个有鳞片的形状,更接近于对龙的描绘。
1. 他的力量就像《亢龙》一般,无可匹敌。
2. 随着音乐逐渐高涨,演员展现出了《亢龙》般激烈的舞姿。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我们应该像《亢龙》一样勇敢不屈。
组词:亢奋、亢忙、亢旱、亢宏。
近义词:强大、威猛、勇猛。
反义词:温顺、柔弱、软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