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凌;摧折。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旧唐书·裴度传》:“时诸道兵皆有中使监阵,进退不由主将,战胜则先使献捷,偶创则凌挫百端。”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柳湖感物》:“胡为讥评不少借,生意凌挫难为繁。”
"凌挫"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词义两个层面解析,具有明确的负面情感色彩,多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物施加压力、打击的行为或状态:
一、字义分解
凌
挫
二、词义综合
“凌挫”指通过欺压、逼迫等手段使人或事物遭受挫折、打击,核心含义包含:
示例语境:
- “屡遭凌挫,锐气尽失” —— 形容持续受打压后精神萎靡。
- “凌挫对手,以固权位” —— 指通过压制竞争者维护自身地位。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980页。
三、典籍用例佐证
《后汉书·窦融传》载:“凌挫吏士,败坏边事”,此处指上级欺压下属导致边防事务受损,印证该词自古用于描述权势者对弱势方的压制行为。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2000年,卷23,第813页。
四、近义辨析
“欺凌”侧重肉体或尊严的侮辱(如霸凌),而“凌挫”更强调对意志或能力的系统性压制(如职场打压)。
“挫折”可指客观困境,而“凌挫”必然存在施压主体,属人为施加的挫败。
来源:《汉语近义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42页。
“凌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拼音为líng cuò,由“凌”(压制、高出)和“挫”(打击、使受挫折)组成,表示欺凌、摧折,即通过压制和打击使对方受挫 。
常见于描述权力不对等的关系,例如:
部分词典标注其注音为ㄌㄧㄥˊ ㄘㄨㄛˋ,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文本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白撞雨鼈化炳文草苫柴刀驰骑春柔辍那词林纪事爨人丹陵碉卡遁迹方外防旗方殷风花雪月腑肺孤鸿还假驩戚浑不是火子俭月焦坑经谶景望镜雪进饮历史唯心主义榴弹炮乱作一团马刍马杌马尾藻暖气庞统骥盘戏陪决铺放铅印千载恨情份权诡睿问入内设铎升年赎过说饼抬褃陶铄挑挞童幼瓮子五常挦章撦句邪吏谐因饩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