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 Fu's thatched cottage]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流居成都的故居,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浣花溪畔,内有杜甫石刻像、工部祠、诗史堂等,1954 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
又称浣花草堂。为 唐 杜甫 流寓 成都 时的故居。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 浣花溪 畔。内有工部祠、诗史堂等建筑和 杜甫 石刻像等遗迹。1954年建立 杜甫 草堂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诗:“ 扬雄 玄阁不寂寞, 杜甫 草堂天下稀。”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文学纪念地。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三个维度解析: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合义:特指杜甫在成都营建的茅屋故居,象征其清贫自守的文人风骨。
草堂是杜甫240余首诗歌的诞生地(占现存作品1/6),如《春夜喜雨》《蜀相》等,承载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
茅屋意象成为“甘守清贫、心系苍生”的文化符号,后世文人常以“草堂”代指隐逸精神家园。
1985年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藏有宋以来杜集珍本、历代书画3万余件,为国际杜诗研究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开放时间:夏季8:00-19:30,冬季8:00-18:30(参考官网公告)。
参考资料来源: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及后世纪念场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溪畔。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背景:
杜甫草堂最初是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公元759年)迁居成都后,在友人资助下修建的简陋茅屋。他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40余首诗作。草堂原为临时居所,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缮扩建,逐渐成为纪念杜甫的文化圣地。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古籍、石刻像等文物丰富,兼具历史研究与旅游功能。其核心建筑包括:
以上信息综合自沪江词典、汉典、青羊区政府资料及历史研究文献。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网页来源。
蚌蠃班叙抱暑背后冰蚕戴目大巧若拙大余端视遁母饭时粉堞覆庇抚恤金馥郁故蹊后廷砉騞煇煇汇款单火不思剪剪贱役骄逸家声戒辖尽思救苦救难旧院开园蓝菜涟猗寥狼黎单厉行节约离居龙飞虎跳漏声落落寡合鹿头关曼根南宗烹龙炮凤片子地贫子凄惨轻下趋士若涉渊水杀材舍利子税间架獭褐铁算盘同源字透髓稳韵五塥衔勇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