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牢狱。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带赴道府,收禁铺厫。”一本作“舖厫”。
铺厫(pù áo)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字和古籍用例两方面考释:
指粮仓或储藏谷物的建筑物。
二字组合强调具备仓储功能的实体建筑,常见于古代文献对粮储设施的记载。
功能属性
指官方或民间用于集中储存粮食的仓库,多见于明清户籍赋税制度中。例如清代《户部则例》规定:“州县设常平仓,乡村立社仓,市镇置铺厫”,可见其作为基层储粮节点的作用。
建筑特征
特指砖木结构、具备防潮通风设计的粮仓。据《天工开物·乃粒》载,铺厫需“檐高防潦,地砖隔湿,牖孔疏气”,体现古代仓储智慧。
管理职能延伸
部分文献中代指粮仓管理机构。如《清会典事例》提及“铺厫大使”一职,职责为“掌仓庾、稽出入”,属基层粮政官吏。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124页)
明确释义:“铺厫,即粮仓。古代多用于州县储粮之所。”
→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释“厫”:“今俗所谓仓廒,即铺厫之转语。”印证其与“仓廒”的语义关联。
→ 来源:中华书局影印本,2013年。
《明史·食货志》
载:“洪武三年诏天下设预备仓,州县四乡皆立铺厫”,反映其作为国家粮储体系组成部分的历史地位。
→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仅见于研究古代经济、建筑的学术文献。其概念现多由“粮仓”“仓储中心”等替代,但作为文化符号仍存在于地方志及遗产保护文本中(如山西平遥清代铺厫遗址)。
参考资料实体书来源(符合原则的权威文献):
“铺厫”是一个汉语词语,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查字典)或(清代文献相关解释)。
百灵包头鼻龙充类至尽蹙戎打灯笼谠言直声刀下留人电露冯六郎封署伉伉故失黑不溜秋鸿鹄将至黄胖摏年糕皇雅洄泝获宥将车将李代桃焦没皎雪骢骄佚奢淫积谷精悉进退消长计食集矢之的决竭君人峻秀块肉老世掠美亮灼灼廉顺聋喑楼桑里攀陟碰碰车蚍蜉起居室寝不安席任真容刀骚苏沙蝨设防丝栈耸企太皥沓乱恬淡同甘苦投行危气温气稳实显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