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蹙戎的意思、蹙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蹙戎的解释

亦作“ 蹙融 ”。古代弈戏之一。 汉 时称“格五”。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今有奕局,取一道人行五棊,谓之蹙融,‘融’宜作‘戎’。此戏生於 黄帝 蹙鞠,意在军戎也,殊非圆融之义。 庾元规 著《座右方》,所言蹙戎者,今之蹙融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小戏中於弈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蹙融或谓之蹙戎,《汉书》谓之格五。虽止用数棊,共行一道,亦有能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蹙戎”为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释义需分字考据:

一、“蹙”字本义指紧迫、收缩。《说文解字》载:“蹙,迫也”,如《孟子·梁惠王下》中“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即表皱眉缩鼻的紧迫状(来源:汉典网)。在军事语境中可引申为局势危急,如《汉书·匈奴传》载“边境数惊,士卒伤蹙”。

二、“戎”字原指兵器,《礼记·月令》注“戎,兵也”,后扩展指军事征伐或北方部族。《诗经·大雅》中“戎车既安”即指战车(来源:国学大师网)。古代亦将西北游牧民族统称“西戎”,如《史记·匈奴列传》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

三、“蹙戎”组合使用时,多出现于宋明文献,指代边境战事吃紧的状态。如南宋陆游《渭南文集》有“边陲蹙戎,民不堪命”之句,描述金兵压境时的危机情势(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该词现代已罕用,属历史语境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蹙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一种古代弈戏(棋类游戏),汉代称为“格五”,属于两人对弈的竞技类游戏。游戏规则可能与棋子在单一棋道上行进的速度比拼有关,具体形式已失传。

  2. 名称演变

    • 唐代文献中多写作“蹙融”,但学者李匡乂在《资暇集》中指出“融”应为“戎”,因该游戏与军事训练(“军戎”)相关,而非“圆融”之意。
    •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蹙融”与“蹙戎”为同一游戏的异称。
  3. 历史背景
    据传此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蹙鞠”(古代足球),后演变为棋盘游戏,可能用于模拟战术策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其玩法为“一枰布五子角迟速”,即双方各布五子竞速。

  4. 现代考据
    现代研究认为,“蹙戎”与“格五”规则相似,均属于早期策略类棋戏,但具体差异尚无定论。汉典等工具书多将其归类为古代游戏术语。

注意:部分网络资料提及“蹙戎”有“压服敌人”的引申义(如),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考据文献,可能为误传。建议以古代弈戏含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边官瘪煞瘪煞不是话头葱翠凑聚打灯虎搭脉打牙逗嘴调转钉春盛敦敬二二八武装起义符玺棺钉贵易交害命颢清横徵暴敛诃谯鹤饮轰地会意江痕姣色尽端精核进舍女婿举贤使能连汙留连茫茫苦海麻渣能名女红葩经劈脸萍身谴诃千金价情海轻航琼浆玉液榷举容贤柔能制刚三陔师出有名世宦树林説念宿达遂心如意天地折铜户温静倭子小板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