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西牢的意思、西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西牢的解释

旧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 中国 租界上设立的监狱。 鲁迅 《三闲集·“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邹容 ﹞后来从 日本 回国,在 上海 被捕,死在西牢里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西牢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特指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租界内设立的监狱,具有鲜明的殖民时代背景。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构成

    “西”指代西方(欧美国家),“牢”即监狱。合称指由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境内建造并管理的拘禁场所,主要用于关押违反租界法规的中外人士。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租界,并建立司法体系。西牢作为租界司法权的象征,依据西方法律审判囚犯,典型代表如上海公共租界的提篮桥西牢(建于1903年)。此类监狱的管理模式、囚禁条件均仿照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监狱形成对比。

  3. 文化与社会影响

    西牢的存在被视为国家司法主权受侵的象征。近代文献中常以此批判殖民压迫,如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西牢”暗喻对革命者的迫害。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也曾借西牢揭露半殖民地社会的司法不公。

  4. 现代语义演变

    随着租界历史终结,“西牢”一词已不再用于指代当代监狱,仅存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成为特定时代下殖民司法体系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西牢”的条目解释,以及《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关于近代租界司法制度的记载。历史背景部分援引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对上海公共租界监狱制度的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西牢”是汉语历史词汇,特指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租界内设立的监狱,具有殖民主义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背景
    “西”指代西方国家,“牢”为监狱的旧称。该词专指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租界内设置的司法管辖机构,用于关押他们认为违反法律的人员(尤其是中国公民)。这种监狱体系体现了当时的“领事裁判权”,即外国在华拥有治外法权,3,。

  2. 历史实例
    典型例子如上海租界内的监狱。鲁迅在《三闲集》中记载,革命家邹容1905年因《苏报》案被清政府与租界当局联合逮捕,最终死于上海西牢,3,。此类监狱常以“巡捕房”或“工部局监狱”为名,实际由外国管理者控制。

  3. 补充信息

    • 词源:早期多用于民间口语,带有对殖民司法压迫的批判意味。
    • 终结:随着1943年废除不平等条约及租界制度,西牢逐渐消失,。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如《苏报》案)或租界司法制度,可参考近代史专著或档案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贝雕奔溃表决不两立猜诈苍苍潮剧痴牀吃乔踌伫创世纪处妇炊米啜咤祠祷大明湖貂尾雕轩动手动脚对勘二路凡卉犯门改心龟板黄熊汇注火前花剪切形变接排机熟絶産亢龙可乘口燥唇干刳剒阔寥棱等登裂殖菌路半落气披服傔媵峭讦侨民泣路全能全智诎乏曲糁如出一口势力收攟输竭书库死人天伦之乐跳起来剔抽秃揣铜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