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 中国 租界上设立的监狱。 鲁迅 《三闲集·“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邹容 ﹞后来从 日本 回国,在 上海 被捕,死在西牢里了。”
“西牢”是汉语历史词汇,特指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租界内设立的监狱,具有殖民主义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背景
“西”指代西方国家,“牢”为监狱的旧称。该词专指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租界内设置的司法管辖机构,用于关押他们认为违反法律的人员(尤其是中国公民)。这种监狱体系体现了当时的“领事裁判权”,即外国在华拥有治外法权,3,。
历史实例
典型例子如上海租界内的监狱。鲁迅在《三闲集》中记载,革命家邹容1905年因《苏报》案被清政府与租界当局联合逮捕,最终死于上海西牢,3,。此类监狱常以“巡捕房”或“工部局监狱”为名,实际由外国管理者控制。
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如《苏报》案)或租界司法制度,可参考近代史专著或档案资料。
西牢(xī láo)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西”和“牢”。
“西”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读音为“xī”,在《康熙字典》中排第二百四十一位。它的笔画数为五画。
“牢”也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读音为“láo”,在《康熙字典》中排第二百九十八位。它的笔画数为七画。
《西牢》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齐周的时期。《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西牢,即金谷也”。
在繁体字中,“西牢”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西”字的写法可能和现在有一些差异。古时候,它的写法可能更加方正,笔画也相对简洁。
1. 他被判刑后被关进了西牢。
2. 路边的西牢里关着一些违法犯罪的人。
西风、西部、牢狱等。
监狱、牢房、囚室。
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