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潭与激流。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尔乃九门閎达,积块脩延,如雄虹青蜺下饮乎潭瀨。”
潭濑(tán lài)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潭”和“濑”两个单字组成,用于描述水流地貌特征。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潭
《汉语大词典》释为:“深水坑或积水深的地方”,常指河流中水深且流速较缓的区段。
例: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濑
《说文解字》注:“濑,水流沙上也”,指水流湍急、冲刷沙石的浅滩。
例:《楚辞·九歌·湘君》 “石濑兮浅浅”。
潭濑指河流中深潭与急流交替出现的地貌,常见于山地溪流。
文学用例:
郦道元《水经注》云:“其水溅石,湍激潭濑”,生动刻画了水流由急转缓、深浅交错的自然景观。
指河道中因地形落差形成的深水区(潭)与浅水急流区(濑)的连续分布,具有典型的水动力学意义。
古典文学常以“潭濑”隐喻人生境遇的起伏,如苏轼《石钟山记》借水势喻世事变迁。
[链接暂缺,可查阅纸质版第7卷第112页]
[链接暂缺,中华书局影印版]
[链接暂缺,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6355-4]
注:因古籍类权威源在线公开版本有限,部分链接未提供,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查阅原始文献。
“潭濑”是一个中文成语,读作tán lài,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构成
自然景观描述
常用于描写水流既深且急的复杂地貌,如:“雄虹青蜺下饮乎潭瀨”(清代刘大櫆《重修孙公桥记》)。
在文学或口语中,潭濑可引申为:
总结来看,“潭濑”兼具自然与象征双重含义,既指具体的水文特征,也承载动态发展的抽象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
艾艾白地明光锦百身白叟罢政标押孱头测悟肠慌腹热趁伴陈烂道祠大中人方弼附学生员宫棼贡砚红点子灰朽户邑解佩寖洳积钱九隆就食絶精巨夫抗粮哭竹老狐狸陵阪礼神盲者濛翳慕艳宁僚牛之一毛旁贯槃舞前委秦稽祈使句散辞栅剌子盛夏适变鼠黏鼠狱送往劳来素幡太上皇帝摊派条解支劈霆曦通掌頽如蛙鸣相趁谢池草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