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砚的意思、贡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砚的解释

亦作“ 贡研 ”。充作贡品的砚台。 明 高濂 《遵生八笺·燕闲清赏·论研》:“古有端石贡砚无眼,其细腻发墨,青色光润,此必下巖石也。想贡砚在 宋 ,官司取多,不暇裁取眼耳。贵在发墨,何取於眼!”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宋研》:“此 宋 贡研也,乃 端溪 旧玩,岂易得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砚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砚台的特殊类别,特指历史上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的优质砚台。其名称由"贡"(进献)与"砚"(研磨工具)组合而成,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土贡制度。以安徽歙砚、广东端砚、甘肃洮河砚、山西澄泥砚四大名砚为代表,这些砚台因石质细腻、发墨如油、雕刻精良而被选作御用文具。

明代《歙县志》记载:"龙尾山石可为砚,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得之,后三世献于朝,遂为贡品。"这段文献佐证了歙砚作为贡砚的历史渊源。清宫档案显示,乾隆年间造办处每年需制作五十方御用砚台,其中三十方为端溪老坑石材。

贡砚制作需经采石、选料、设计、雕刻、打磨等十八道工序,尤以"金星""罗纹""鱼脑冻"等天然纹理为珍。故宫博物院现藏《西清砚谱》收录历代贡砚二百四十方,详细记录了形制特征与进贡沿革。这类砚台不仅是实用器具,更承载着传统雕刻艺术、矿物学知识及礼仪文化,2014年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网络扩展解释

贡砚是中国古代作为贡品进献朝廷的砚台,其定义与历史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贡砚又称“贡研”,指古代地方向朝廷进贡的优质砚台。这类砚台需符合皇家对材质、工艺的高标准要求,如明代高濂记载端石贡砚“细腻发墨,青色光润”,强调实用性与审美价值。

二、历史渊源

  1. 起源与发展:江西修水贡砚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北宋黄庭坚将其推广至全国。清代道光年间因被列为皇室贡品而正式得名“贡砚”。
  2. 石材特性:主要采用修水修口石,具有“坚而不顽、发墨速而不粗”的特点,部分砚石呈现赭色与翠绿相间的独特纹理。

三、工艺与文化价值 贡砚制作包含镂空、浮雕等技法,雕刻题材多源于传统文化,如提到其“精微大义”的美学内涵。2010年修水贡砚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级非遗,2021年升级为国家级非遗,印证其工艺传承的重要性。

四、地域特色 除修水贡砚外,广东端州贡砚(端砚)同样著名。端砚自唐代成为贡品,清代发展出繁复的宫廷装饰风格,两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贡砚体系的核心代表。

别人正在浏览...

白后包藏祸心宝山空回巴士底狱逼疽疽扯扯拽拽宸慈成问题车陀充衢抽噎次声打扮雕缋兜罗被赗马風席风移俗易凫船扶正祛邪感讽根捉故倡龟巢海轮含贷换鹅灰移火变监谤鸡碑九天采访军国主义巨儒局牗狂胆狂会烂烨老妹乐道安命廉贞闷忿免遣木客大冢骈肩累足漂泊无定菩萨心肠妾妃请柬秋扇见捐期想荏弱时当倏霍术术俗计橐他威让文书吾伊笑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