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辞的意思、散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辞的解释

指移置句外的词语。《穀梁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 宋 ,五。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于 宋 ,四竟之内曰 宋 。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按,按结构关系的词序常式应说“陨五石于 宋 ”,因口语把“五”字移在句末,故云“散辞”。

(1).非专指之词。《穀梁传·僖公十四年》:“诸侯城 缘陵 。其曰诸侯散辞也。聚而曰散,何也。诸侯城有散辞也。 桓 德衰矣。” 范宁 注:“直曰诸侯,无小大之序,是各自欲城,无揔一之者,非伯者所制,故曰散辞。” 锺文烝 补注:“ 杞 虽未灭而国已危,城 缘陵 以迁之,宜列序其人以见美,言诸侯而不序,是散辞也……《文十七年》传曰‘略之’,散辞即是略,互相备也。”

(2).犹浮词。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叙事者,或虚益散辞,广加闲説,必取其所要,不过一言一句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辞是汉语中具有特定语义功能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面解析与引申应用两个层面阐释。

  1. 字面解析

    “散”本义为分离、分散,《说文解字》释为“杂肉也”,后引申为不受约束、自由排列的状态。“辞”指文辞、言辞,如《礼记》中“辞多则史”,强调语言的表达形式。组合后,“散辞”字面可理解为“分散的文辞”,指结构松散或非系统化的语言表达。

  2. 引申义与用法

    在文献学中,“散辞”特指脱离固定篇章结构的零散语句,例如《汉书·艺文志》中“诗赋散辞”即指未编入诗赋集的独立文句。语言学领域则用于描述非对仗、非韵文的散体文字,如唐宋散文中的自由句式,区别于骈文的严格对偶。

  3.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散辞”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根据搜索结果(、、、、),其核心释义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语法结构中的移置词语
    指在句法结构中位置非常规的词语。例如《穀梁传·僖公十六年》中“陨石于宋五”,正常语序应为“陨五石于宋”,因口语将数词“五”置于句末,称为“散辞”(、)。

  2. 非专指之词
    表示泛指而非特指某一对象的词语。如《穀梁传·僖公十四年》提到“诸侯城缘陵”时,仅用“诸侯”统称,未具体列出国名,即为“散辞”(、)。

  3. 浮词(冗余的言辞)
    唐代刘知几《史通·叙事》批评叙事时“虚益散辞”,指文章中使用多余、不精炼的辞句(、)。


二、延伸理解


三、总结

“散辞”的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既可指语法中的词语位置变化,也可指非特指或冗余的表述。建议参考《穀梁传》和刘知几《史通》的原始用例进一步理解。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本扁柏蹩拉豳文柴木尘芥次祀蹉路大牙砥厉名号陡峻锻竈顿觉多伦多昉始辅道傅爰牯牛岭横屋铧锹徽仪降乩浆糗奬训浇本交会巾帼奇才寄物窥视利势柳拐子篓子甪直盲风怪雨满清毛息民和年丰能耐炮兵爬山越岭清风子青篷其佗羣策羣力设化射堂十辈是看失足寿光先生死而不朽贪构天慧田舍翁天诛铁心木肠头颅违欢乌拉圭下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