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 三国 吴 孟宗 母嗜食笋,值冬无笋, 宗 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裴松之 注引《楚国先贤传》。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
“哭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道典故,主要讲述三国时期吴国孝子孟宗的故事。以下是详细解释:
源自《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的《楚国先贤传》,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常与“卧冰求鲤”等孝行并称。
孟宗的母亲冬季病中想吃竹笋,但寒冬无笋可寻。孟宗进入竹林悲泣哀叹,其孝心感动天地,竹笋竟破土而出,得以供母食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完整故事或历史背景,可查阅《三国志》相关注释或《二十四孝》文献。
哭竹是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婴儿啼哭声音的状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源:
“哭竹”一词的来源暂无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民间传说有这样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位幼年失散的皇宫王嫔在竹林中长大,她发出的啼哭声音中带有竹子的味道。后来,人们用“哭竹”来形容婴儿哭泣的声音,并逐渐被人们接受与使用。
繁体:
哭竹(繁體字為哭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写法会有一定的差异。关于“哭竹”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参阅相关古代文献资料,因此这里无法给出具体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他刚刚哭直到竹林中所有的鸟都被惊飞。
2. 婴儿的啼哭声如同远处竹林中的哭竹声。
组词:
哭声、竹林、竹子、嫔妃
近义词:
啼哭、啜泣、嚎啕大哭
反义词:
欢笑、无声、安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