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泰一 ”。
泰壹(tài y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哲学与历史内涵的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核心含义指至高无上的统一体或宇宙本源,常被视为与“太一”相通的概念。以下从词典释义、哲学内涵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述:
泰
本义为“通达”“安宁”,引申为“极大”“至高”。《说文解字》释:“泰,滑也”,段玉裁注:“字从廾水,水在手中下溜甚利也”,后衍生出“宏大”“至尊”之义,如“泰山”喻稳固崇高。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壹
本义为“专一”“纯粹”,《说文》云:“壹,专也”,强调绝对性与不可分性,如“一以贯之”体现整体性。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泰壹”融合二字之义,指统摄万物的终极本体,常见于道家与早期宇宙观:
来源: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刘安《淮南子》(中华书局2010年版)。
祭祀对象
《汉书·郊祀志》记汉武帝“立泰一坛于长安城南”,以泰壹为最高祭祀神,体现其宗教地位。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哲学范畴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以“太一”为尊神,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印证其与天象、神权的关联。
来源: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汉语大词典》综合定义为:“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亦指天神或天帝”,强调其双重属性——既是哲学概念中的宇宙始源,亦是信仰体系中的至尊神祇。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泰壹”凝练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统一性与至高权威的认知,其释义需结合哲学、宗教及历史语境方能完整把握。
“泰壹”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史记·封禅书》或道家经典《鹖冠子》。
案桌薄暝辩晳弼臣步量牀屏大虫捣臼典制艓子定国顶阳骨亸神恶宾鹅溪白泛海粪坑敷译弓箭步寡与固蔽含水灏灏黑彪诃讥禾生耳恛恛甲香井税矜能窭生朗声连篇累幅列位咙胡緑萼梅买面子密言沕洋泥坑贫属侨吴人面竹瑞应山嶝神閒气定时眼双调疏源田躺恬养条长佻宕铁搭铁搭涕泗流涟通都同门生文曜无所谓贤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