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源的意思、疏源的详细解释
疏源的解释
(1).疏通水源。 唐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诗:“导 漾 疏源远,归海会流长。”
(2).引申为发源。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道家、阴阳家支駢於《易》,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源的解释 源 á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 事物的根由: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姓。 流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疏源"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疏”和“源”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并结合其在文献中的实际用法。
-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疏 (shū): 本义指清除阻塞使通畅。《说文解字》释为“通也”。引申义包括疏通、疏导、疏浚、清除、分散、分条陈述等。在“疏源”一词中,取其“疏通、疏导、使通畅” 的核心含义。
- 源 (yuán): 本义指水流起头的地方。《说文解字》释为“水泉本也”。引申义包括来源、根源、起源、事物的本源等。在“疏源”一词中,取其“水源、根源、本源” 的含义。
- 合义: “疏源”的字面意思就是“疏通水源” 或“疏导根源”。它形象地描述了对水流源头进行清理、疏导,使其畅通无阻的行为或过程。
-
引申义与比喻义:
- 基于其字面含义,“疏源”常被用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清除弊端的根源。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治理思想。例如:
- 治理国家时,强调“疏源”意味着要从制度、政策等根本层面进行改革和疏通,而非仅仅处理表面的问题。
- 在个人修养或处理事务时,“疏源”可以指澄清思想、端正动机,从根源上着手。
-
文献用例佐证: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治理水患或治国理政相关。例如,在谈论水利工程时,“疏源”指疏通河道、清理水源,确保水流顺畅,防止洪涝或干旱。在治国方略中,则比喻清除导致社会混乱或民生困苦的根本原因。虽然具体出处可能分散于不同典籍,但其核心含义是清晰且一贯的。一个相关的成语是“疏源导流”,更明确地表达了疏通源头、引导流向的意思。
“疏源”是一个具有鲜明动作性和深刻比喻义的词语。其基本含义是疏通水源、疏导根源。其核心在于强调从根本、源头着手进行清理、疏导,使其恢复畅通或正常状态。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常被引申比喻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清除弊端的根源,体现了注重本源治理的智慧。
引用参考来源:
- 字义解释主要依据汉字构形学及权威辞书《说文解字》(许慎 著)、《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中对“疏”和“源”的释义及词条分析。
- 引申义和用法分析参考了中国古代政治、水利文献中体现的治理思想及词语的实际运用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疏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疏通水源
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方式清理、疏导水流,使水源畅通。例如唐代李百药在《王师渡汉水经襄阳》中写道:“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描述了通过疏导漾水源头使河流长远汇入海洋的过程。
-
引申为发源
用于抽象概念,指事物的起源或流派形成。如清代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中提到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意为这些学派的理论根基可追溯至《春秋》。
二、文学与历史用例
- 唐代诗歌:张耒《逐蛇》中“凿山疏源兮导河江”,体现疏浚水源的工程意象。
- 宋代诗文:王洋诗句“导江派海尾,疏源河鉴岯”,既指地理上的水源治理,也暗含文化传承的隐喻。
三、字义分解
- 疏:本义为清除阻塞(如“疏导”),引申为分散、关系疏远等。
- 源:指水流起点(如“源头”),后扩展为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用例及词典释义,主要参考来源包括沪江在线词典()、查诗文()等。
别人正在浏览...
苞木本封敝膝不彻猜惊沧海珠充备疮疵槌杵出猎慈壼搭膊单文孤证冻云短艇腭裂阿房殿官馔鼓唇弄舌鬼泣神号汉地合髻幻形缋事混磞魂舆交纷家至户晓诫防机节久续矩尺老背晦聊落离境醁醅马上比武梅花海鹘魔道品第请君入瓮穷壮糅莒僧佉沙魇声焰时或十指仓瘦损束发冠宋卢听真头脑发胀武达兀尔象甲小队骁隽系臂纱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