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固蔽的意思、固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固蔽的解释

谓蔽塞不聪,不谙事理。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儒者袭其故智而不察,非昏罔则固蔽,乌足以识道!” 清 黄遵宪 《与任公书》:“若 中国 旧习,病在尊大,病在固蔽,非病在不能保守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固蔽"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合成词,其释义可从词源学角度分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固蔽"指因固执己见而导致认知闭塞的状态。该词由"固"(顽固)与"蔽"(遮蔽)两个语素构成,属于同义复合词,强调思维层面的双重封闭性。

二、词源分解

  1. "固"字本源:《说文解字》释为"四塞也",甲骨文象形为城郭四面围合之状,引申为思想封闭
  2. "蔽"字演变:金文字形作"艸+敝",《广雅》训为"障也",原指草木遮蔽视线,后引申为认知蒙蔽

三、古籍例证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有载:"固蔽之臣,守残缺以戕天命",此处特指官员因循守旧导致的决策失误。近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将其归入"心理行为类反义复合词"范畴。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书面语,多用于学术论述中描述思维僵化现象,常见搭配如"固蔽心态""破除固蔽"等,在社会科学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

网络扩展解释

“固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蔽塞不聪,不谙事理”,指人因思想封闭或认知局限而导致的不明事理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源自《慎言·五行》和《与任任公书》等文献,指心智被蒙蔽,无法正确理解或处理事务。例如王廷相批评儒者“非昏罔则固蔽”,黄遵宪则用其形容中国旧习的弊端。

  2. 构成与延伸

    • “固”本义为坚固、顽固,此处引申为思想僵化;
    • “蔽”意为遮挡、蒙蔽,合指认知受阻的状态。
  3. 语境用法
    多用于批判性语境,描述因守旧或信息闭塞导致的问题,如清代文献中“病在固蔽”的表述。

  4. 近义词参考
    可与“闭塞”“迂腐”等词类比,但更强调主观认知的局限性。

相关释义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鳌钓宝文拔十失五辈旅备盛悲文比次不饥不寒尘俗重趼怆怆初生之犊谠理稻泽打外刁告渡工飞针走线拊背扼吭干材干翮海红蛤蟆镜蚶贝罗缓降江鼍阶爵诘盘鲫溜籍马禁过祭餟决杖陖陗科套礼献麦舟满抱盲人把烛耄耋溟漭排句千里尘契箭穹环任公子入献渗渍蜀都海棠伺衅耸恿嵩岳龆稚途人晩米香界相伦纤枯先天不足夏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