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蔽塞不聪,不谙事理。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儒者袭其故智而不察,非昏罔则固蔽,乌足以识道!” 清 黄遵宪 《与任公书》:“若 中国 旧习,病在尊大,病在固蔽,非病在不能保守也。”
“固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蔽塞不聪,不谙事理”,指人因思想封闭或认知局限而导致的不明事理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源自《慎言·五行》和《与任任公书》等文献,指心智被蒙蔽,无法正确理解或处理事务。例如王廷相批评儒者“非昏罔则固蔽”,黄遵宪则用其形容中国旧习的弊端。
构成与延伸
语境用法
多用于批判性语境,描述因守旧或信息闭塞导致的问题,如清代文献中“病在固蔽”的表述。
近义词参考
可与“闭塞”“迂腐”等词类比,但更强调主观认知的局限性。
相关释义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固蔽(gù bì)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事物固定阻隔或者封闭,使其不被外界所侵扰。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某种隔离或防止某种事物的发生。
固蔽的部首是阜(fù)字旁,由“阜”和“庇”组成。它总共有11个笔画。
固蔽是一个古代汉字,源自《说文解字》,在古代被用来形容将某物固定住,遮蔽起来。现代汉字中,也有“固蔽”的简化繁体形式:“固蔽”。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固蔽的古字形如下:
固:⺡一一口丨
蔽:⺾⺫⺀蜀两
1. 这个山谷被高大的山峰固蔽,形成了一个宁静的环境。
2. 他戴上头盔,以固蔽自己免受伤害。
组词示例:
1. 固定
2. 固执
3. 封蔽
4. 防蔽
近义词示例:
1. 遮蔽
2. 保护
3. 封闭
反义词示例:
1. 开放
2. 揭示
3. 启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