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獭祭鱼的意思、獭祭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獭祭鱼的解释

亦省作“ 獭祭 ”。1.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吕氏春秋·孟春》:“鱼上冰,獭祭鱼。” 高诱 注:“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史越王青词》:“反本狐邱,寓诚獭祭。” 清 孙枝蔚 《老妻病愈设饼祭神》诗:“一点虔诚意,惟同獭祭鱼。”实际上因獭食鱼时必残杀和吃剩许多鱼,故有“獭祭”之说。 陆宗达 王宁 《古汉语词义答问·说“祭”字》:“‘祭’的本义应是‘残杀’,《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皆曰‘獭祭鱼’……獭性残,食鱼往往只吃一两口就抛掉,捕鱼能力又强,所以每食必抛掉许多吃剩的鱼。人们称堆积故实为‘獭祭’,即取堆积残余之意。”

(2).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 宋 吴炯 《五总志》:“ 唐 李商隐 为文,多检閲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丛编勤獭祭,残卷剔蜗涎。”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毛西河》:“﹝ 毛西河 ﹞凡作诗文,必先罗书满前……﹝其夫人﹞曰:‘君等以 毛大可 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 ********* 《龙凤》:“至于以凤比 孔子 的典故,也近在眼前,不知为什么从未成为词章家‘獭祭’的资料。”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獭祭鱼”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观察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字面含义

“獭祭鱼”最早见于《礼记·月令》,描述孟春时节“獭祭鱼,鸿雁来”的自然现象。字面意为水獭捕鱼后,将鱼整齐排列在岸边,如同人类祭祀时陈列供品,故称“祭鱼”。

二、文化象征与引申义

  1. 物候意义
    作为“七十二物候”中雨水节气的初候(约公历2月18-22日),象征春季万物复苏。古人认为水獭通过“祭鱼”感恩自然馈赠,提醒人类万物源于天地造化,而非仅凭自身努力。

  2. 文学比喻
    引申为“堆砌典故”的创作方式。如唐代李商隐作诗时旁征博引,被戏称“獭祭鱼”,暗指其文风繁复。

三、现代科学视角

动物学研究表明,水獭的“祭鱼”行为实为本能或生存习性:

四、哲学启示

古人借此现象强调对自然的敬畏:人类所获资源本质是天地所赐,需以谦卑之心对待万物。这一理念至今仍具生态伦理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二

獭祭鱼

“獭祭鱼”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獭兔(即水獭)悲伤地祭祀鱼,用来比喻人因事物亏欠而悲伤或感慨。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为:獭(动物的名称)+祭(动词,指做祭祀)+鱼(动物的名称)。它的笔画数分别为:獭(12画)+祭(9画)+鱼(8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可以猜测与中国古代的祭祀习俗有关。獭兔通常生活在水边,它们以鱼为食。有时,当它们无法捕获足够的鱼时,会感到悲伤。人们可能通过观察獭兔的行为,将其比作人因无法获得所需而感到悲伤。

《獭祭鱼》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獺祭魚」。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这个成语可以写作「獺祭魚」。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写法也会有所变化。

这个成语在古代并没有固定的例句,但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使用它来形容人因为失去或无法得到某种东西而感到悲伤、痛惜:

例句1:他望着袋鼠被抓走的背景,犹如獭祭鱼般的悲痛涌上心头。 例句2:站在破败的废墟前,他感到一种獭祭鱼般的无奈和失落。

这个成语的一些相关组词有: 组词1:鱼跃獭居(形容水中的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 组词2:獭兔同居(指不同种类的动物和谐相处)。

近义词:无

反义词:顺遂如鱼得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