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的意思、太室的详细解释
太室的解释
亦作“ 大室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词语分解
- 太的解释 太 à 过于:太长。 极端,最:太甚。太平。 高,大:太空。太学。 很:不太好。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笔画数:; 部首:大; 笔顺编号:
- 室的解释 室 ì 屋子,房间,亦指家:居室。教室。会客室。温室。引狼入室。 家,家族:皇室。女有家,男有室。 机关团体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室。 古指妻子(亦指为子娶妻或以女嫁人):妻室。继室。 刀剑的鞘。 墓穴
网络扩展解释
“太室”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结合历史文献与地理考证,可详细解释如下:
一、太庙中央之室或太庙的代称
-
本义与典籍记载
“太室”最初指古代宗庙(太庙)的中央主室,象征祭祀的核心场所。如《书·洛诰》提到“王入太室祼”,孔颖达注释为“太室,清庙”,表明其作为宗庙的核心空间。
在《左传·文公十三年》中,“大室屋坏”的记载进一步佐证其指代太庙建筑。
-
引申含义
因太庙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太室”逐渐成为宗庙或国家祭祀体系的代称,如《史记·楚世家》中“幽王为太室之盟”,即借指以宗庙为盟誓场所。
二、山名(嵩山东峰)
-
地理位置与得名由来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是嵩山的东峰,主峰峻极峰海拔1491.73米。其名称源于大禹传说:禹妻涂山氏在此生下儿子启,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太室”(“室”即妻室)。
-
历史与文化地位
自西周起,太室山便是重要的祭祀场所,《左传·昭公四年》将其列为“九州之险”之一。唐代以后,因乾隆皇帝登临赋诗并立碑,主峰亦被称为“御碑峰”。
-
自然与人文景观
山体由36峰组成,岩壁苍翠环绕,主峰峻极峰可远眺黄河与少室山,成为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室”兼具建筑与地理双重含义:
- 宗庙象征:体现古代礼制与祭祀文化;
- 山川标志:承载神话传说与自然人文景观。
其词义演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人地关系”的深刻联结。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太室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夊”和“宀”,其中,“夊”是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部首,而“宀”则是表示“室内”的偏旁部首。太室的总笔画数为7笔。
太室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古代,太室通常指的是帝王或贵族的宫殿,是他们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太室是帝王权力的象征,也是国家重要的行政和决策中心。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太室的地位非常崇高,代表着皇权的存在和行使。
在繁体字中,太室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繁体字在字形上更加保留了古代汉字的形态,所以太室的字形较为复杂,并且需要更多的笔画来书写。
古代太室的汉字写法较为繁琐和复杂。在古代的字典中,太室的字形经常采用独特的构造和形状。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太室的字形呈现出楷书的风格,而在《康熙字典》中,太室的字形则有所差异,更加接近于隶书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关于太室的例句:
1. 太室气宇轩昂,金碧辉煌。
2. 太室内居住着至高无上的皇帝。
除了原词太室以外,根据太室的含义,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例如,太皇太后、室内、室外等。
太室的近义词可以是皇宫、王府、宫殿等,它们都表示帝王或贵族的居住地。
而太室的反义词可能是民居、农舍等,它们表示平民百姓的住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