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室的意思、太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室的解释

亦作“ 大室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太室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阐释:

一、宗庙制度中的核心建筑

指古代帝王宗庙(如周代“明堂”)中供奉始祖神主的正殿,亦称“大室”。其建筑形制居中,规模最尊,东西两侧配“昭”“穆”二室,共同构成“左昭右穆”的祭祀格局。此制源于周礼,象征宗法制度的核心秩序。如《礼记·祭统》载:“太室,中央之室也”,强调其居中为尊的地位。

二、嵩山主峰之名

“太室”亦专指河南嵩山的主峰(今称“太室山”)。据《汉书·武帝纪》注,因其山麓建有夏启之母涂山氏的庙宇“启母庙”,庙前石阙称“太室阙”,故得名。东汉时期(公元118年)所建的“太室阙”为现存最早庙阙,以篆隶铭文与浮雕闻名,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嵩山景区内仍存太室阙遗址,是研究汉代祭祀文化与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

现代语境使用建议

在当代文本中,“太室”多用于历史、建筑、考古领域,或特指嵩山地理实体。引用时需明确区分宗庙制度术语与地名概念,避免歧义。


参考来源:

《周礼·考工记》《礼记·祭统》(中华书局点校本)

《汉书·武帝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批》

嵩山风景名胜区官网《太室阙文物保护公告》

网络扩展解释

“太室”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结合历史文献与地理考证,可详细解释如下:


一、太庙中央之室或太庙的代称

  1. 本义与典籍记载
    “太室”最初指古代宗庙(太庙)的中央主室,象征祭祀的核心场所。如《书·洛诰》提到“王入太室祼”,孔颖达注释为“太室,清庙”,表明其作为宗庙的核心空间。
    在《左传·文公十三年》中,“大室屋坏”的记载进一步佐证其指代太庙建筑。

  2. 引申含义
    因太庙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太室”逐渐成为宗庙或国家祭祀体系的代称,如《史记·楚世家》中“幽王为太室之盟”,即借指以宗庙为盟誓场所。


二、山名(嵩山东峰)

  1. 地理位置与得名由来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是嵩山的东峰,主峰峻极峰海拔1491.73米。其名称源于大禹传说:禹妻涂山氏在此生下儿子启,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太室”(“室”即妻室)。

  2. 历史与文化地位
    自西周起,太室山便是重要的祭祀场所,《左传·昭公四年》将其列为“九州之险”之一。唐代以后,因乾隆皇帝登临赋诗并立碑,主峰亦被称为“御碑峰”。

  3. 自然与人文景观
    山体由36峰组成,岩壁苍翠环绕,主峰峻极峰可远眺黄河与少室山,成为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室”兼具建筑与地理双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都儿襃借抱认才大难用潺湲疮口次篆恶性循环发棠之请風惠敷条附狎公生明贵任海参海夷道浩穰合契讙嗷箭局奸命家笥锦绷金魄踦跂枯波困索狼须老道长了身脱命连蕚李陵台庐阜麋畯木梃内仪鸟聚朴强平恕千差万别峭壑清靖热忽喇擅权生扢支牲灵式谷适可而止失却熟路轻车输气桃汤填污条长枉谬武成王无所不用其极屋翼小玉西陵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