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的意思、太室的詳細解釋
太室的解釋
亦作“ 大室 ”。1.太廟中央之室,亦指太廟。《書·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傳:“太室,清廟。” 孔穎達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為清廟。廟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壞。” 杜預 注:“大廟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縣 北。《左傳·昭公四年》:“ 四嶽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 陸德明 釋文:“大室即中嶽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記·楚世家》:“ 幽王 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預 曰:“ 太室 , 中嶽 也。”
詞語分解
- 太的解釋 太 à 過于:太長。 極端,最:太甚。太平。 高,大:太空。太學。 很:不太好。 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舊時尊稱别人的母親)。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室的解釋 室 ì 屋子,房間,亦指家:居室。教室。會客室。溫室。引狼入室。 家,家族:皇室。女有家,男有室。 機關團體内部的工作單位:檔案室。 古指妻子(亦指為子娶妻或以女嫁人):妻室。繼室。 刀劍的鞘。 墓穴
網絡擴展解釋
“太室”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結合曆史文獻與地理考證,可詳細解釋如下:
一、太廟中央之室或太廟的代稱
-
本義與典籍記載
“太室”最初指古代宗廟(太廟)的中央主室,象征祭祀的核心場所。如《書·洛诰》提到“王入太室祼”,孔穎達注釋為“太室,清廟”,表明其作為宗廟的核心空間。
在《左傳·文公十三年》中,“大室屋壞”的記載進一步佐證其指代太廟建築。
-
引申含義
因太廟在古代社會的重要地位,“太室”逐漸成為宗廟或國家祭祀體系的代稱,如《史記·楚世家》中“幽王為太室之盟”,即借指以宗廟為盟誓場所。
二、山名(嵩山東峰)
-
地理位置與得名由來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是嵩山的東峰,主峰峻極峰海拔1491.73米。其名稱源于大禹傳說:禹妻塗山氏在此生下兒子啟,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太室”(“室”即妻室)。
-
曆史與文化地位
自西周起,太室山便是重要的祭祀場所,《左傳·昭公四年》将其列為“九州之險”之一。唐代以後,因乾隆皇帝登臨賦詩并立碑,主峰亦被稱為“禦碑峰”。
-
自然與人文景觀
山體由36峰組成,岩壁蒼翠環繞,主峰峻極峰可遠眺黃河與少室山,成為嵩山“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太室”兼具建築與地理雙重含義:
- 宗廟象征:體現古代禮制與祭祀文化;
- 山川标志:承載神話傳說與自然人文景觀。
其詞義演變反映了中華文化中“人地關系”的深刻聯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室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夊”和“宀”,其中,“夊”是一個表示“行走”的偏旁部首,而“宀”則是表示“室内”的偏旁部首。太室的總筆畫數為7筆。
太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在古代,太室通常指的是帝王或貴族的宮殿,是他們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太室是帝王權力的象征,也是國家重要的行政和決策中心。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太室的地位非常崇高,代表着皇權的存在和行使。
在繁體字中,太室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差别。因為繁體字在字形上更加保留了古代漢字的形态,所以太室的字形較為複雜,并且需要更多的筆畫來書寫。
古代太室的漢字寫法較為繁瑣和複雜。在古代的字典中,太室的字形經常采用獨特的構造和形狀。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太室的字形呈現出楷書的風格,而在《康熙字典》中,太室的字形則有所差異,更加接近于隸書的風格。
以下是一些關于太室的例句:
1. 太室氣宇軒昂,金碧輝煌。
2. 太室内居住着至高無上的皇帝。
除了原詞太室以外,根據太室的含義,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太皇太後、室内、室外等。
太室的近義詞可以是皇宮、王府、宮殿等,它們都表示帝王或貴族的居住地。
而太室的反義詞可能是民居、農舍等,它們表示平民百姓的住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