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锦绷的意思、锦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锦绷的解释

亦作“锦绷”。 1.锦制的襁褓。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成宪》:“既出,见二直符使各抱一锦綳与之,曰:‘以此相报。’ 张 素无子,是岁生男女各一人。”

(2).比喻笋壳。 元 谢宗可 《同根竹》诗:“竞秀亭亭一种奇,駢头曾脱锦綳儿。”

(3).比喻竹笋。 宋 张孝祥 《张钦夫送笋脯与方俱来复作》诗:“得君新法也大奇,且復从游锦綳儿。” 宋 杨万里 《看笋六言》:“只爱锦綳满地,暗林忽两三茎。”

(4).指 安禄山 。 安禄山 母事 杨贵妃 。 禄山 生日, 贵妃 以锦绣为大襁褓,裹 禄山 ,使宫人以彩舆舁之,宫中欢呼动地。事见《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宋 刘克庄 《明皇按乐图》诗:“惜哉傍有锦綳儿,蹴破 咸 秦 跳 河 陇 。”

(5).引申为胡人。 元 萨都剌 《赠歌者号梅芳》诗之一:“露骨 江 南冰雪肌,断肠塞上锦綳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锦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典故和文学语境。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核心含义

  1. 锦制襁褓
    字面指用锦缎制作的婴儿襁褓,见于宋代文献。例如《夷坚乙志·张成宪》中描述用“锦绷”作为生子吉兆的记载。

  2. 比喻竹笋相关物

    • 笋壳:元代谢宗可《同根竹》以“锦绷儿”比喻笋壳脱落后的形态;
    • 竹笋:宋代张孝祥、杨万里诗中将鲜嫩竹笋称作“锦绷”,如“暗林忽两三茎”。
  3. 历史典故代称
    特指唐代安禄山。据《资治通鉴》载,杨贵妃曾用锦绣襁褓包裹安禄山庆生,故后世以“锦绷”代指其人或胡人身份。

二、延伸与演变

三、使用注意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古典诗文或历史研究。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如宋代文献多关联竹笋,唐代背景则可能暗含政治讽喻。

网络扩展解释二

锦绷

《锦绷》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绣制的花纹精美华丽的衣料或绸缎。这个词语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钅」和「纟」。它的总笔画数为14,其中部首「钅」的笔画数为5,部首「纟」的笔画数为9。

《锦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在古代,锦绷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纺织品,通常是用丝织成的,因为其花纹细腻、色彩丰富,被人们用来制作华贵的服饰或用作宫廷家具的装饰面料。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包括《锦绷》一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钅」这个部首通常写成「金」,表示与金属相关;而「纟」这个部首通常写成「糸」,表示与线、纺织品相关。因此,古代的《锦绷》可以写作「金糸」。

锦绷这个词对应的繁体字是「錦緍」。繁体字的使用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台湾、香港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而在大陆地区,普遍使用的是简体字,即「锦绷」。

以下是关于「锦绷」的例句:

  1. 她身穿一袭锦绷的礼服,整个人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2. 这幅锦绷画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繁华和精湛的工艺。
  3. 这件锦绷被誉为艺术品,需要经过精心保养。

与「锦绷」相关的组词包括「锦衣玉食」、「五彩斑斓」、「绣花枕头」等。

与「锦绷」相近的词语有「锦缎」、「锦衣」、「华美」。

与「锦绷」相反的词语可以是「朴素」、「简约」、「粗布」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