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魄的意思、金魄的详细解释
金魄的解释
(1).金之精;纯金。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臺榭房宇,悉以金魄为饰,虽无日月而逾三光。”《宋书·周朗传》:“金魄翠玉,锦绣縠罗,奇色异章,小民既不得服,在上亦不得赐。” 北齐 刘昼 《新论·正赏》:“堂珠黻幌,缀以金魄。”
(2).指满月。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王琦 注:“金魄者,是言满月之影,光明灿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唐 白居易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诗:“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词语分解
- 金的解释 金 ī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
- 魄的解释 魄 ò 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丢魂落魄。魂飞魄散。 精神,精力:魄力。气魄。体魄。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古同“粕”,糟粕。 古同“珀”,琥珀。 笔画数:; 部首:鬼; 笔顺编
专业解析
金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月亮密切相关,尤其在描绘月亮的华美光辉时使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本义:月亮的别称,特指满月或月光
- 这是“金魄”最核心的含义。古人常以“金”形容月光皎洁、璀璨如金的特质,“魄”则指月体或月光。因此,“金魄”直接指代月亮本身,尤其侧重其圆满、明亮、散发金色光芒的形象。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金魄初临夜,蛾眉已映池。” 此处的“金魄”即指初升的满月或明亮的月光 。
- 《汉语大词典》明确将“金魄”释义为“金黄的圆月”,强调了其指代满月且光辉灿烂的特征 。
-
引申义:月亮的光华、光辉
- 除了指代月亮本体,“金魄”也常用来形容月亮所散发出的光芒。这种光芒被赋予了“金”的色泽,象征着珍贵、辉煌与神圣。例如,唐代诗人鲍溶在《宿水亭》中描绘:“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金魄(此处指月光)如钩挂翠峦,玉绳低映碧云端。” 这里“金魄”即指洒落山峦的月光 。
-
文化象征:光明、圆满、永恒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尤其是满月)是团圆、圆满、光明和永恒不灭的象征。“金魄”因其“金”字,更强化了这种珍贵、不朽的意涵。它承载着古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美好的情感寄托,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营造优美意境或表达深邃情感 。
总结来说,“金魄”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作月亮的雅称,特指其圆满形态和金黄璀璨的光辉,并蕴含着光明、圆满与永恒的文化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 (在线版或纸质版):提供了“金魄”作为“金黄的圆月”的基本释义 。
- 《全唐诗》 (李白《古风》、鲍溶《宿水亭》等):提供了“金魄”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实际运用例证,印证其指代月亮或月光的含义 。
- 古典文学研究文献:阐释了“金魄”一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网络扩展解释
“金魄”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指纯金或金之精华
这一含义源自古代文献中的描述,常用来象征贵重或华美的金属材质。例如:
- 南朝《幽明录》记载“台榭房宇,悉以金魄为饰”,形容建筑用纯金装饰的奢华场景。
- 《宋书·周朗传》提到“金魄翠玉”作为禁用的奢侈物品,体现其珍贵属性。
2. 指满月
古人用“金魄”比喻满月的光辉,常见于诗词中:
- 李白《古风》中“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以“金魄”代指满月。
- 白居易《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描述“须臾金魄生”,描绘月升景象。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如需具体诗句分析,可参考唐代诗人沈佺期、刘禹锡等人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暴熭巴西暖流标胜布客乘高决水怆恍传签吹吹垂帘听政打稽稻饭道根跌倒迭嶂渡拔燔爇肥田沃地庚伯珪玉黑窝鸿少寰甸鬟脚歡腾贿脱极崇金头银面刊授空埳扣问姱修困踣括索郎星揽捞牢子擂堆乐推论价泥俑偏角扁舟意劈荆斩棘甓涂破例清呗鹊华庄撒敦寿康束手待毙私憎宿膳薙工望祠王生袜伟度乌蜑户夏虫语冰相反数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