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代通往海外诸国的海上航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所谓海夷道,就是从 广州 出航,经 越南 、 马来半岛 、 苏门答剌 等地以至 印度 、 锡兰 ,再西至 阿拉伯 ( 大食国 )……海夷道是商业上最重要的道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
“海夷道”是中国古代对海上航线的特定称谓,主要指连接中原地区与海外诸国的海上贸易及文化交流通道。以下是详细解释:
“海夷道”一词中,“海夷”指代海外国家或民族,“道”即航道或路线。该词特指古代从中国东南沿海(如广州)出发,经东南亚延伸至南亚、西亚的海上航线。这一航道在唐代文献中已有明确记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通史》记载,典型的海夷道路线包括:
“夷”在古汉语中多指东方或边疆民族,后扩展为对海外民族的泛称。结合“海”与“道”,该词凸显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地理视角,反映了古代中国对海洋探索和对外交往的认知框架。
海夷道的记载为研究古代航海技术、中外关系史及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关键依据。例如,唐代贾耽《皇华四达记》中描述的“广州通海夷道”,是现存最详尽的早期航海路线记录之一。
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第三编相关内容。
《海夷道》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边远的海外地区的道路或通路。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与中原文化相比较而言的外来文化。
《海夷道》这个词语的拆分部首是“三字部”,其中的“海”字的部首是“氵”,“夷”字的部首是“大”,“道”字的部首是“辶”。
它们的笔画分别为:海(9画)、夷(7画)、道(9画)。
《海夷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通常用来指代远离中原地区的边远海外地区的交通道路。
在繁体字中,“海夷道”字的写法是「海夷道」。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海夷道》为例,古代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差异,但整体上词义相同。由于汉字的演变,古代的写法可能更加繁琐、曲折。
1. 中国的古代航海家通过《海夷道》将文化传播到了远方的陆地。
2. 孔子的思想通过《海夷道》传入到了日本。
《海夷道》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词组或成语,例如:
1. 海路夷港(指远离中原地区的海外港口)
2. 笃行海夷(指坚定地奉行海外地区的道德规范)
近义词:海上之路、域外道。
反义词:中原之道、内地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