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门造像的意思、龙门造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门造像的解释

指 龙门 造像记的字体。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馀论》:“ 魏 碑大种有三:一曰 龙门 造像,一曰 云峰 石刻,一曰 冈山 、 共山 、 铁山 摩崖,皆数十种同一体者。”参见“ 龙门二十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门造像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内雕刻的佛教造像群。该艺术形式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约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持续营造,现存窟龛2300余个,造像10万余尊,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从艺术特征分析,龙门造像以“秀骨清像”的北魏风格和丰腴饱满的唐代风格为代表。北魏造像受犍陀罗艺术影响,佛像面容清瘦,衣纹流畅,如宾阳中洞的释迦牟尼坐像;唐代造像则体现本土化特征,卢舍那大佛的圆润面庞和雍容气度成为盛唐气象的典型写照。

在文化价值层面,龙门造像完整呈现了佛教中国化的演进轨迹。古阳洞的“龙门二十品”碑刻不仅是魏碑书法的典范,更记载了北魏贵族的供养制度。奉先寺大型群像组合则反映了唐代佛教密宗与皇室信仰的深度融合。

宗教内涵方面,造像题材涵盖三世佛、弥勒净土、华严经变等多元佛教思想,其中万佛洞的15000尊小佛象征“一佛化千佛”的教义,药方洞将医学文献与佛教慈悲精神结合,体现宗教与世俗生活的交融。

(参考资料:国家文物局《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书局《中国佛教美术史》、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龙门造象”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艺术和文字学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地理实体指向
    指河南洛阳龙门山(伊阙)的石窟佛教造像群,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现存窟龛2100余个、造像10万余尊,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

  2. 书法术语延伸
    特指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题记的字体风格,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属魏碑书法体系。其特点为方峻雄强、笔法质朴,康有为评价其为“魏碑大种”之首。


二、历史与艺术解析

  1. 造像分期

    • 北魏时期:以“秀骨清像、褒衣博带”为特征,典型代表为古阳洞、宾阳中洞,衣纹采用直平阶梯式刀法,体现中原汉化风格。
    • 唐代时期:转向“丰腴圆润”的大唐风范,如卢舍那大佛,融合西域装饰元素,雕刻技法更趋立体化。
  2. 书法关联
    《龙门二十品》包含《始平公》《杨大眼》等题记,字体兼具隶书遗韵与楷书雏形,清代碑学运动中被奉为书法典范。


三、文化意义

“龙门造象”既可指具体的石窟造像遗存,亦可作为书法史术语,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区分。如今公众认知多指向前者,而书法研究中更侧重后者。

别人正在浏览...

安易百转编检憯急层出钗盒盟茶礼驰踪愁魄船缆大势典切电灶抵禁杜门屏迹躬行光板板股金国无宁日骇神黄鹤楼火备讲闻椒兰阶途精悉九乌九玄倦魔空中优势兰秋类犴楞子联篇累牍链锁了不六享立员逻主麦鱼子妙思媌娙南亳内干牵情亲洽三洲歌山墟升转沈婉适间誊録书手天帚天姿剸繁决剧拓境图识祆庙火狎宴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