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俗儒的意思、俗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俗儒的解释

浅陋而迂腐的儒士。和“大儒”、“通儒”相对。《荀子·儒效》:“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汉书·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俗儒”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通常指学识浅薄、思想迂腐的儒士,与“大儒”“通儒”形成对比。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学识浅薄、思想迂腐的儒士,尤其指那些拘泥于表面形式、缺乏真知灼见的读书人。

  2. 反义词与近义词

    • 反义词:大儒、通儒(指学识渊博、思想通达的儒者)
    • 近义词:陋儒(同样表示浅陋的儒士)。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用例

  1. 儒家经典中的批判

    • 《荀子·儒效》将俗儒描述为“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批评他们盲从权贵、缺乏独立思想。
    • 《汉书·元帝纪》称其“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点明他们脱离现实、盲目崇古的弊病。
  2. 后世文人的引用

    • 唐代李贺在《五粒小松歌》中讽刺“主人堂前多俗儒”,暗喻权贵门客的庸俗迂腐。
    • 清代黄遵宪、明代李贽等学者也多次批判俗儒“穿凿附会”“文过饰非”的行为。

三、深层特征

  1. 思想局限
    俗儒往往机械遵循经典教条,缺乏对儒家“仁、义、礼、智”核心价值的实践,仅追求形式化的礼教。

  2. 功利倾向
    部分俗儒热衷名利,如《后汉书》提到他们“憙非毁俗儒”,反映其攀附权势、排斥异己的世俗化表现。


四、现代视角

当代语境中,“俗儒”可用于形容教条主义或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例如李贽批判的“以经书文过饰非”现象,与现代社会某些学术功利化问题仍有相似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荀子》《汉书》等原典,或参考沪江词典、查字典等工具书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俗儒

《俗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俗”和“儒”分别是词语的部首。下面分别解释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俗”字,由“人”和“口”两个部首构成。它的拆分部首“人”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而“口”则表示言语或声音。笔画上,“俗”字共有9笔。

“儒”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口”构成。与“俗”字类似,“人”部首表示人物,而“口”部首表示言论。在笔画上,“儒”字总共有13笔。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构成了《俗儒》这个词,它来源于古代文化。在古代,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俗儒”则指的是与儒家学说相对立的一类人,他们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儒家教育,思想观念更贴近于俗世,注重世俗的利益。

在繁体字中,“俗儒”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俗儒》中的“俗”字为例,古时候它的写法是“數”、“戌”的组合,其中“數”表示人的才能或情操,而“戌”表示撇弃或轻视。而“儒”字在古代写法中则为“儒”和“古”的组合,其中“儒”表示教育学问,而“古”则表示古代。

以下是使用《俗儒》进行组词的例子:

- 俗儒思潮

- 俗儒心态

与“俗儒”相关的近义词有:“庸俗”、“粗俗”、“浅薄”;反义词则有:“儒雅”、“高尚”、“文雅”。

别人正在浏览...

边卡瓝槊不如归馋鼎禅谈敕牒吃力伽垂顾词因麤猛大别名盗卖抵背丁赋董帅东堂策动因二范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缝联补绽盖壤格物致知唝吥共商国是贵末惚慌简黜佳声嵇鹤机槛靖嘉惊绝今文家绝长续短峻除枯骨之馀困偪来去无踪老仆砻刻漏兜明眼汉秣马脂车内蒙古高原请谢穷山恶水期权求伸赛兰三杯通大道散赈说梦话搜求蜪伴吐词剜挑危巅翁妪小人儒心驰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