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猛的意思、麤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猛的解释

亦作“麄猛”。粗悍勇猛。《后汉书·董卓传》:“﹝ 董卓 ﹞性麤猛有谋。”《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驍果麤猛,数有战功。”《周书·耿豪传》:“ 豪 曰:‘世言 李穆 、 蔡祐 ,丞相臂膊; 耿豪 、 王勇 ,丞相咽项。以咽项在上,故为胜也。’ 豪 之麄猛,皆此类。” 宋 苏辙 《答王定国问疾》诗:“俚医固空疎,蛮覡剧麄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猛(cū měng)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字源及典籍用例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构成 • 麤:同“粗”,《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本指兽类足跡相距甚远,引申为粗糙、粗鲁之意(《汉语大词典》)。 • 猛:《说文解字》注“健犬也”,原指犬类凶悍,后泛指刚强勇猛,如《玉篇》载“猛,勇猛也”。

二、典籍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性坚刚勇猛”,《宋书·索虏传》评述北方部族“俗麤犷凶猛”,均用于描述性格刚烈、行为强悍的特质。古代字书《龙龛手鉴》将其训释为“刚烈鲁莽之貌”。

三、语义特征 “麤猛”在古籍中多含贬义色彩,特指缺乏礼教约束的粗野凶猛状态,如《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提及“边地兵卒麤猛难制”。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麤猛”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粗猛”,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cū měng,意为粗悍勇猛,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质,带有刚烈、果敢的特征。该词常见于史书对武将的描写,如《后汉书》称董卓「性麤猛有谋」,《三国志》描述毌丘俭「驍果麤猛,数有战功」。

二、字形演变 「麤」是「粗」的异体字,原指三鹿齐奔的粗犷形态,后引申为粗鲁、粗野之意。现代汉语中已统一使用「粗」字,故当代多用「粗猛」写法。

三、语境特征 该词在古籍中多含褒义,强调勇猛善战的特质(如《周书》记载耿豪自比「丞相咽项」的典故),但宋苏辙《答王定国问疾》中「蛮覡剧麄猛」的用法,则暗含对医术粗野的贬义评价,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该词,仅在涉及历史文献解读或特定文学创作时出现。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勇猛」「彪悍」「刚猛」等替代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熬不住八比败色班剥苞括辩智鄙计残留常满灯车叶愁滴楚歌四起出钱大化改新倒殖大中型迭迭涤烦子煅烧二次函数恶戏法统浮荄鹤鸣之士猴巴崽子徽织贾鵩节季绢素橘丸可读性刻瑑枯渠连圻乱臣贼子覼举缕罗履义明婳墨敕前马起藳毬子菊躯軆榕树善喻设棘时分时会受命书呆子疏忽职守铁英外感无继民险暴襄理消暑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