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仙人的坐骑。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龙鑣蹀兮玉鑾整,睠星河兮不可留。” 南朝 梁 沉约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衔书必青鸟,佳客信龙鑣。” 唐 刘禹锡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之三:“龙鑣仙路远,骑吹礼容全。”
(2).骏马。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窃以龙鑣就路,駑骏相悬;鹊镜临春,妍媸自远。”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龙鑣翠辖,駢闐上路之游;列榭崇闉,磊落名都之气。”
(3).皇帝的车驾。借指皇帝。 唐 元稹 《贞元历》诗:“象魏纔颁历,龙鑣已御天。”题注:“是岁秋八月,太上改元 永贞 ,传位今皇帝。”
“龙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óng biāo,主要含义分为以下三类,结合古代文献用例解释如下:
指神话中仙人所乘的灵兽或车驾。
例句:
用于形容品质高贵的马匹。
例句:
象征帝王出行的仪仗,或直接借指皇帝本人。
例句:
该词属古汉语用法,现代已不常见,多出现于诗文或历史文献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典籍(部分例句源自)。
龙镳是一个汉字词,指的是一种装饰龙形的马镳。马镳是古代用于控制马匹行进方向的装备,在中华文化中,龙是祥瑞之物,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因此,龙镳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有着祈求好运和保护的寓意。
龙镳的拆分部首是龙(二丨一口),笔画为18画。部首“龙”表示与龙有关,龙镳中的“镳”则是指马具的一部分。
龙镳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初是指装备在马匹上的马镳,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祥瑞象征意义的装饰品。在字形上,龙镳的繁体字保留了原始的形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古代,对于汉字的写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字形多有变化。关于龙镳这个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因个体而异,无法准确考证。
1. 他骑着一匹白马,手拿着一柄华丽的龙镳,气势十足。
2.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将龙镳悬挂在门前以祈求吉祥。
龙镳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龙镳装饰、镶金龙镳、镳绳、龙装等。
与龙镳意义相近的词汇包括:龙缰、龙辔、马缰。
与龙镳意义相反的词汇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