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库藏的粮食或秣草。《新唐书·王起传》:“方蝗旱,粟价腾踊, 起 下令家得储三十斛,斥其餘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势不从,寘于法。由是廥积咸出,民赖以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隄吏告急, 昌言 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
(2).古星座名。即刍藳。《史记·天官书》:“ 胃 为天仓,其南众星曰廥积。”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芻藳积为廥也。” 张守节 正义:“芻藳六星,在天苑西,主积藳草者。”
廥积(kuài jī)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具有特定的历史语义,主要含义如下:
指储存的粮食或其他物资,特指在仓库中囤积的粮草。其中“廥”本义为储存谷物的仓房,“积”则表示聚集、贮存的行为或结果。该词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府或军队的后勤储备。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有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此处虽未直用“廥积”,但“太仓之粟”即指国家粮仓的廥积物资,反映了同类概念的实际应用场景。
近义词包括仓廪、仓储、储积等,均强调物资的集中贮存功能。与之相对的“散施”“发放”则强调物资的分配使用,形成语义对立。
现代汉语中,“廥积”已非常用词,多见于研究古代经济、军事或文献学的专业语境中,用以精准描述历史时期的物资储备制度。
参考文献来源:
“廥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廥”本义为存放草料或粮食的仓库()。结合“积”表示储存、聚集,“廥积”特指仓库中储备的粮食或草料。例如:
在天文学中,“廥积”指代古代星宿中的“刍藳”六星,位于天仓(胃宿)之南,象征储存草料的星群()。
“廥积”既可指实际仓储的粮草,也可指代与储存相关的星宿,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对物资储备的重视。其用法多见于史书和天文典籍,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安息日奡兀保宥襒裂赤潮淙潨村夫黨首等耐遁奔笃脩恩恩爱爱騛兔分茶凤度三桥丰润讽誉负剑负重致远格扇归去来横遭懽怿价称角觝戏结草虫警跸开畅筐缘勒限砺世磨钝妙语脑膜拍话起脚亲当矢石磬控青韶七窍冒火秋方起油躯身攘为己有荣阿时习私立肃澹桃楫题讳偷婆团龄歪不楞罔渎韦编卫生所危术闻鸡人闲拔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