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碎首縻躯的意思、碎首縻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碎首縻躯的解释

见“ 碎首糜躯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碎首縻躯"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使用语境。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词义解析

  1. 碎首:指头颅破碎,字面意为头部碎裂。
  2. 縻躯:
    • 縻 (mí):本义指牛缰绳,引申为束缚、牵系、羁縻。
    • 躯:指身体、身躯。
    • 縻躯:字面意为身体被束缚、羁绊。
  3. 整体含义:将“碎首”与“縻躯”组合,意指不惜头颅破碎、身体受缚。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常是报效君主或国家),甘愿承受最大的牺牲和磨难,甚至不惜粉身碎骨、肝脑涂地。它强调了一种极端的、不顾一切的奉献精神和牺牲决心。

二、用法与语境

三、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的经典出处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让尚书乞在闲冗表》:

“臣所以冒陈愚瞽,碎首縻躯,诚念主劳臣辱,哲人攸叹,是用屡犯,披沥丹恳。” —— [东汉] 蔡邕 《让尚书乞在闲冗表》 (来源: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三十七,或历代文集如《蔡中郎集》)

在此表中,蔡邕向皇帝辞让尚书之职,用“碎首縻躯”极言自己冒死进谏的忠诚与恳切,表达了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尽忠直言的决心。

四、权威辞书释义

总结 “碎首縻躯”是一个承载着古代忠烈思想的成语,意为不惜头颅破碎、身体受缚,甘愿牺牲一切。它源于东汉蔡邕的奏章,主要用于臣子向君主表达极致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带有强烈的牺牲和悲壮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它作为典故性成语,用以形容极度忠诚、甘愿付出最大代价的决心。

网络扩展解释

“碎首縻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uì shǒu mí qū,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基本含义

指为某种目的而粉身碎骨,多表示牺牲生命或付出极大代价以达成目标。该词与“碎首糜躯”同义,常见于表达忠贞、报恩或践行承诺的语境。

详细解析

  1. 字面分解:

    • 碎首:头颅碎裂,象征极端伤害或死亡。
    • 縻躯:身体被束缚或残损,强调肉体的牺牲。 两者结合,形容为理想、责任等不惜生命的壮烈行为。
  2. 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宋代王禹偁《又谢恩表》:“碎首縻躯,万一冀伸于臣节。”现代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常见于表达忠诚、报恩或誓言。

  3. 近义延伸: 与“粉身碎骨”“肝脑涂地”等成语类似,但更强调主动的献身精神,而非被动遭受灾难。

示例参考

如需更全面的典故或使用场景,可参考汉典、成语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麻保聚北部麤屋盗名地蛋跌脚搥胸断代断怪除妖段家桥断斩读破放怀凡目飞天风景区风力发电风欠跗萼连晖刚悍海沸波翻黑花缓歌行讙讼徽纆活性蹇钝僬眇夹注解榜节将嶻嶭节束吉人自有天相捐金抵璧孔鸾愧领脸膛流量隶习离乡调远伦敦塔马坎面起饼朋比作奸情不自已清冲日程月课三侯之章山观牲璧柿膏儿霜翎锁陀八旺年衔揭先子硣磟小乔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