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钝;滞涩。 唐 姚合 《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蹇钝无大计,酷嗜进士名。”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受质蹇钝者,其发滞而拘。” 清 李慈铭 《王选<续古文辞类纂>跋》:“ 陈硕士 文甚蹇钝, 方植之 浮险不学。”
“蹇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或仿古语境,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迟钝”“笨拙”等更通俗的词汇。需注意其书面化、贬义色彩,避免误用。
蹇钝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汉字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思维迟缓、迟钝。它通常指某人的反应较慢,思维能力不敏捷,行动不够灵活。
蹇钝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辶(走)和钅(金属),组成左边的蹇(jiǎn)和右边的钝(dùn)。
蹇的笔画顺序为辶、儿、一。钝的笔画顺序为钅、卜、二。
蹇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中,意义是阻碍、困难。后来在古代文献中逐渐演变成形容人的行为或思维迟缓、迟钝。
蹇钝的繁体字为「躭頓」。
在古代,蹇的写法为「趼」,表示一个人有残缺的脚。钝的写法为「盾」,表示防御或抵抗。
1. 他对数学蹇钝,总是很难理解和掌握。
2. 她虽然蹇钝,但很勤奋,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灰心蹇钝,要坚持下去。
蹇缪(指为难、困惑)
蹇滞(指行动迟缓、不灵活)
蹇拙(指技艺不高、不灵巧)
迟钝、懒散、呆笨、迟缓
聪明、敏捷、灵活、机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