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蹇钝的意思、蹇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蹇钝的解释

迟钝;滞涩。 唐 姚合 《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蹇钝无大计,酷嗜进士名。”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受质蹇钝者,其发滞而拘。” 清 李慈铭 《王选<续古文辞类纂>跋》:“ 陈硕士 文甚蹇钝, 方植之 浮险不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蹇钝(jiǎn dùn)是汉语中一个形容人资质或行动状态的复合词,具有鲜明的古汉语色彩,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愚笨迟钝、不灵敏。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蹇”本指跛足,引申为行动迟缓、艰难;“钝”指刀锋不利,喻指思维或反应迟滞。二字合成后,强调智力或行动力的双重滞涩,如:

    “禀性蹇钝,终难通达。”(《古代汉语词典》)

  2. 引申特征

    • 思维层面:理解力薄弱,如“资质蹇钝,读书十载未通其义”。
    • 行动层面:反应迟缓笨拙,如“行事蹇钝,常失机宜”。

二、权威典籍佐证

  1. 《说文解字》

    段玉裁注:“蹇,跛也,引申为艰阻;钝,錭也”,从字形印证行动与思维的阻滞性。

  2. 《古代汉语词典》

    明确释义为“愚笨;迟钝”,并列《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虽蹇钝”为书证,体现其历史语用。

  3. 《汉语大词典》

    强调其复合义:“谓禀性愚钝而行动迟慢”,深化了词义的双重维度。


三、近义辨析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今多见于文言化表达或学术批评,如:

“方法论蹇钝致研究进展缓慢。”(学术评语)

“算法设计蹇钝,亟需优化。”(技术报告)


典籍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蹇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古籍例证

  1. 唐代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蹇钝无大计,酷嗜进士名。”
    ——自谦资质平庸,科举之路艰难(、)。
  2. 明代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受质蹇钝者,其发滞而拘。”
    ——指天赋愚钝之人,文风拘谨(、)。
  3. 清代李慈铭批评陈硕士的文章“甚蹇钝”,而方植之“浮险不学”。
    ——贬义,形容文章生硬晦涩。

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或仿古语境,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迟钝”“笨拙”等更通俗的词汇。需注意其书面化、贬义色彩,避免误用。

别人正在浏览...

阿井暗懦半山包畜避灾不济不琅鼓裁遣驰涌川壑寸蹄尺缣搭截题当成鼎食鸣钟断定遁尸幡竿烦缘粉昆富贵逼人感光材料歌笙鼓半过门孤篠黄金榜胡市假模假式阶品金鼙缉取极养举一废百款藩来致擂木廉考料整梨园戏笼罗龙图老子秘谶南山寺囓臂剽敚侨住樵子鹙子衣取法山儿羶腥收事数米量柴私情密语通化屯钝土塘无缚下等人显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