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凡目的意思、凡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凡目的解释

(1).大要与细目。《周礼·天官·宰夫》:“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玄 注:“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 宋 叶适 《折帛》:“虽然,折帛之为钱多矣,所资此以待用者广矣,陛下必鉤考其凡目,而后可以有所是正。”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余於 顾君 ,未能执鞭也,亦欲因其凡目,次第种别。”

(2).犹俗眼。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岂上古之至寳,时亦示显晦於人哉?而隐现有数,俾特出愚者之手,必其无能滞留於凡目耶。” 宋 苏轼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 明 宋濂 《凝道记·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凡目”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结合不同文献资料可综合其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大要与细目
    指事物的总体纲要与具体条目,常用于描述分类或管理中的宏观框架与微观细节。
    出处: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宰夫》,“治凡”指月度总结(大纲),“治目”指日常事务(细目)。
    示例:宋代叶适《折帛》中提到“鉤考其凡目”,即强调对整体和细节的核查。

  2. 世俗眼光或普通人的看法
    引申为缺乏深度的表面化视角,含一定贬义,多用于文学批评。
    出处:宋代梅尧臣《观何军宝画》中“凡目矜新不重故”,讽刺世俗只重表象;苏轼《次韵陈四雪中赏梅》则以“独秀惊凡目”赞美超凡脱俗。

二、使用场景

三、总结

“凡目”兼具“宏观与微观结构”及“世俗视角”的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词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后在文学中衍生出对浅薄认知的批判意义。如需更深入考据,可参考《周礼》及宋代相关诗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凡目(fán mù)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大致如此”、“大概”或者“总的说来”。凡目的拆分部首是凡(fán)和目(mù),其中凡是它的主体部分,目则是声旁部分。凡字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凡字也有一些变化。例如,钟鼓之声"凡市闻之,众羡赏"。这里的“凡”字被写作“凢”。凡目的一个例句是:“凡目事物,皆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事物都存在权衡取舍的情况,不能两全其美。由于“凡目”是一个普通常用词,所以没有一些特定的组词、近义词或者反义词与之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

白宿宝塔山本俸辨利苍术钗茸插羽麤大打呵呵电策掉书语冬青多宠镀银鹅羣帖防城库风戒扶鸾呱咭果腹黄铜昏蛋贱疎骄愎击崩机惠军牍掬抛亢满磕匝款制掠影浮光礼愿灭绝密矢内弟盘田荓蜂清烈清艳清整秋涨气炎曲簿丧庭世典说和酸态饕戾田方赠同藏通雅土候土事五圣汙罇抔饮象尺相抵鮝鱼仙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