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暑的意思、小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暑的解释

[Slight Heat;Moderate heat (11th solar term)]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7月6、7或8日

详细解释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七月六、七或八日。《逸周书·时训》:“小暑之日,温风至。”《汉书·律历志下》:“鶉火,初柳九度,小暑。” 唐 张说 《端午三殿侍晏》诗:“小暑夏弦应,微阴商管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字义解释

  1. 指程度较轻或规模较小。《说文解字》释为“物之微也”,此处引申为暑气初显而未达极致。

  2. 从日、者声,《释名》载:“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指炎热的气候状态。

    综合释义:“小暑”即炎热初显但未至极盛的阶段。

二、天文与气候特征

小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时间在公历7月6-8日(2025年为7月7日)。此时气温升高、雷雨增多,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伏旱期,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尾声,华南则迎来高温酷暑。农谚“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生动概括其气候特点。

三、物候现象(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四、文化习俗

  1. 食新米:南方有“小暑尝新”习俗,农民将新收稻谷碾米供奉祖先。
  2. 晒伏防霉:民间趁烈日曝晒衣物书画,称“六月六,晒红绿”。
  3. 养生食补:北方食饺子,南方食黄鳝、莲藕,以“清热补气”顺应时令。

五、古籍文献佐证

学术参考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代吴澄著

《淮南子》西汉刘安编撰

《中国民俗志》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定义与时间
    小暑的“暑”指炎热,意为“小热”,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未达极致。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交节,标志着午月结束、未月起始。

  2. 气候特征
    小暑期间气温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雷暴天气增多,常伴大风、暴雨甚至冰雹。此时虽炎热,但最热时段在后续的大暑和“三伏天”,故有农谚“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3. 农事与民俗意义

    • 农耕影响:小暑是农作物(如稻谷、玉米)灌浆关键期,需加强田间管理,抗旱防洪。
    • 民间习俗:南方有“食新”(尝新米)、北方吃饺子的传统,部分地区举办天贶节。
  4. 历史渊源
    小暑的划分源于古代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观测,最早记载于《淮南子·天文训》,与夏至相关联,反映古人对自然节律的把握。

总结来看,小暑不仅是气温变化的标志,也承载着农耕文化和传统习俗,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同时为后续酷热天气做好准备。

别人正在浏览...

暗亏阿耨达池拔缝闭门扫迹伯格长炒刺澄夐瞋骂痴龙酬对触悟打破沙锅璺到底断井頽垣愤悁伏处陔养刮发咕嗒耗子恒情烘柹灰焚会丧鉴澈进猛近浅可愕嗑嗑夸强道会老头儿畾茶淩暴林扃鳞翼刘纲刘伶酒勠力拗格蟠虵咆哮如雷七家茶侵虞劬瘽融液乳洞骟猫申呈声控设焰口蛇医塔里木盆地讬福为非作恶武才无肠可断武貔现饭相状邪风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