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政策的意思、绥靖政策的详细解释
绥靖政策的解释
又称“安抚政策”。以牺牲别国领土、主权和本国人民利益为条件,用纵容或退让等方式来求得侵略者妥协的政策。如第二次************前夕,英、法、美等国就以“中立”为名,纵容德、意的侵略扩张。1938年英、法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使德、意 * 日益猖狂,从而挑起第二次************。
词语分解
- 绥靖的解释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详细解释安抚平定
- 政策的解释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详细解释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根据和准则。 老舍 《且说屋里》:“他的‘政治生活’不包含着什么主义、主张、政策、计划与宗旨
网络扩展解释
绥靖政策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绥靖政策(suí jìng zhèng cè)是一种通过姑息、妥协甚至牺牲他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换取暂时和平的外交策略。其核心是对侵略行为不加抵制,甚至纵容,最终可能导致局势恶化。
2. 词源与演变
- 词义来源:
“绥靖”原为中性词,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为“安抚平定”。
- 现代含义:
20世纪后演变为贬义词,特指对侵略者的妥协政策,带有“姑息养奸”的负面色彩。
3. 历史背景与典型案例
- 推行国家:
二战前主要由英、法、美等国推动,以维护自身利益并避免战争。
- 标志性事件:
1938年《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被视为绥靖政策的顶峰。
4. 推行原因
- 经济与政治考量:
英法受一战影响经济疲软,不愿重整军备,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持霸权。
- 意识形态对抗:
部分国家希望利用德国制衡苏联,或借日本遏制亚洲革命力量。
5. 影响与后果
- 短期效果:
暂时延缓战争,但助长侵略野心(如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 长期后果:
加速二战爆发,最终使推行国自身遭受反噬(如法国沦陷)。
总结
绥靖政策本质上是牺牲他国利益的短视策略,虽意图避免冲突,却因纵容侵略而引发更大灾难。其失败警示:对强权的妥协无法换来真正和平。
(如需完整历史案例或学术分析,可参考、5、9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绥靖政策的意思
绥靖政策是指某国家或政府在外交或军事上采取对敌方采取和缓、抑止的政策,以维持和平或避免冲突的行为。这种政策通常是通过让步、谈判、商议等方式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绥靖政策的拆分部首:绥(纟)、靖(青)。
绥靖政策的总笔画:15画。
来源
绥靖政策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中的1930年代,形容当时的************采取避免冲突、保持和平的政策。
繁体
绥靖政策的繁体写法:綏靖政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绥的写法可能是綏或绥,靖的写法可能是靜或靖。
例句
政府通过绥靖政策来避免与邻国的冲突。
组词
绥靖外交、绥靖政策、绥靖条约。
近义词
安抚政策、缓和政策。
反义词
强硬政策、军事行动。
别人正在浏览...
敖辟不戾惭怅场师乘法表齿颊生香赤蛇春联钿螺點眼凋耗定阅顿愚旛儿瓜蒌归班鬼窟鸿台怀袵加害疆隅稼穑艰难寄递济良所积祉昆池溜嘴隶役龙凤团蒙蒙黑黾谷敏手密微墨鸦囊括无遗逆邪批红启白青岸穷寇勿追秋火器仗群厉软披披搔头摸耳沙笔伤酒麝父圣神文武手刺水苍水母目虾司辰贴润涕泪交下统战无出头五事先友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