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绥靖政策的意思、绥靖政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绥靖政策的解释

又称“安抚政策”。以牺牲别国领土、主权和本国人民利益为条件,用纵容或退让等方式来求得侵略者妥协的政策。如第二次************前夕,英、法、美等国就以“中立”为名,纵容德、意的侵略扩张。1938年英、法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使德、意 * 日益猖狂,从而挑起第二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绥靖政策(Suíjìng Zhèngc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政治术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妥协让步、姑息纵容的手段安抚侵略者,以换取短暂和平的外交策略。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特指二战前英法等国对纳粹德国扩张采取的软弱政策。


一、汉语词典释义解析

  1. 字义溯源

    “绥”本义为安抚、安定(《说文解字》:“绥,安也”);“靖”意为平定、使秩序稳定(《尔雅·释诂》:“靖,安也”)。二字连用初见于《三国志》,意为“抚绥靖安”,即通过怀柔手段维持和平。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政策定义

    现代语境中专指1930年代英、法等国为避免战争,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的纵容政策,典型案例如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签订《慕尼黑协定》割让捷克斯洛伐克领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历史背景与典型事件


三、权威学术界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指出:

“绥靖政策本质是牺牲他国利益满足侵略者,以妥协求苟安的短视战略,其失败揭示了霸权扩张无法通过退让遏制。”

来源:《世界现代史纲要》(中华书局)


四、现代引申与警示

该词现延伸至任何对恶性势力的无原则退让行为,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反面教材,强调“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的深刻教训。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华书局编辑部. 《古代汉语词典》[M]. 中华书局, 2014.
  3. 世界历史研究所. 《世界现代史纲要》[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注:因学术出版物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来源标注实体书目信息以符合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绥靖政策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绥靖政策(suí jìng zhèng cè)是一种通过姑息、妥协甚至牺牲他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换取暂时和平的外交策略。其核心是对侵略行为不加抵制,甚至纵容,最终可能导致局势恶化。

2. 词源与演变

3. 历史背景与典型案例

4. 推行原因

5. 影响与后果

总结
绥靖政策本质上是牺牲他国利益的短视策略,虽意图避免冲突,却因纵容侵略而引发更大灾难。其失败警示:对强权的妥协无法换来真正和平。

(如需完整历史案例或学术分析,可参考、5、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吏保见背公蔽惑逋城钱参实重适揣称词骨大板岛子电针疗法砥兵砺伍喋盟断厓肥茁更漏子贵重函秦豪梁鸿雁哀鸣黄囊慧利齎貣截途济济翼翼齎挽举债劳动生产率聆取流涕吏职卢骆旅涂卖呆芒屩妙絶时人磨骨暮楚朝秦瞥列痞胀浦海弃逆归顺穷绌权计三势伤秏沙三声叙诗槊狮子补树结私术松球陶陶龆龄图牒无大不大骁名